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建筑文苑 > 工程管理 > 正文
2005-10-17 00:00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一、斷樁的形成和原因
在鉆孔灌注樁施工中,由于操作失誤,設備不良及水文地質條件等的影響,極容易發(fā)生斷樁現(xiàn)象,造成重大工程事故。因此,找出失誤原因,防微杜漸是施工人員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一般而言,常見的斷樁形式有以下四種:
1、混凝土樁體與基巖之間被不凝固的混凝土軟件充填。原因是,由于導管下距孔底過遠,混凝土被沖洗液稀釋,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
2、樁身中段出現(xiàn)混凝土不凝體。原因是受地下水活動的影響或導管密封不良,沖洗液浸入使混凝土水灰比增大。
3、樁身中巖渣沉積成層,將混凝土樁上下分開。原因是由于在澆注混凝土時,導管提升和起拔過多,露出混凝土面,或因停電、待料等原因造成夾渣。
4、樁身出現(xiàn)空洞體。原因是未采用“回頂”法灌注,而是采用從孔口直接倒入的辦法灌注混凝土,產(chǎn)生離析造成凝固后不密實堅硬,個別孔段產(chǎn)生疏松、空洞現(xiàn)象。
二、斷樁的預防
對斷樁的預防,筆者認為,是完全應該做得到的,而且,也是能夠做得好的。筆者提出以下的一些意見,供同仁參考。 樁孔成孔后,必須認真清孔。一般是采用沖洗液沖孔,沖孔時間應根據(jù)孔內沉渣情況而定。沖孔后要及時灌注混凝土,避免孔底沉渣。
灌注混凝土前認真進行孔徑測量,準確算出全孔及首次灌注孔段的混凝土需要量。特別要注意到基巖中的孔徑擴展情況,避免首次灌注量不足。
首次混凝土灌注量要滿足把導管下端埋設08米以上的要求。
首次灌注時,起始部分或第1—2斗投料需采用水泥砂漿,并盡量做到一次性灌入孔內。
灌注導管口徑下限應控制在200毫米以上。導管下端應盡量光滑。其連接處要加放“O”形密封圈,防止沖洗液浸入。導管使用前要進行清洗,除掉污垢與殘渣。導管下端距孔底宜為05米。導管內水泥隔水塞應加放橡皮板,以增強隔水效果。
混凝土配合比應合理,應嚴格控制其塌落度(一般控制在16—20厘米為宜)。
在改變水泥標號、品種及生產(chǎn)廠家時,必須先做好配合比試驗,按配合比控制質量。
在地下水活動較大的地段,事先要用套管或水泥進行止水處理,止水成功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采用從導管內灌入的“回頂”法進行灌注。
準備灌注的混凝土要足量,在灌注過程中應避免停水、停電。
綁扎水泥隔水塞的鐵絲,應分首次灌注量多少選取其規(guī)格,嚴防折斷。
根據(jù)導管內外混凝土的上升高度,合理掌握導管的拆卸長度,在正常情況下應保持導管下端被埋2—3米,切勿起拔過多。
在灌注混凝土過程中,要定時測量導管內外混凝土的深度,并繪制曲線,以監(jiān)視斷樁是否出現(xiàn)。在正常情況下,導管內外混凝土界面的距離是開始大,然后逐漸縮小,最后重合。若發(fā)現(xiàn)管內外混凝土灌注曲線距離拉大,并且導管外混凝土曲線變平,而管內混凝土曲線變陡,則是斷樁預兆,應查明原因,盡快處理。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