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3 16:26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摘要:以北京市某具體的溫室工程設計為例,對幾種不同冷熱源組合形式進行了比較。通過技術及經濟性特點分析,最終確定污水水源熱泵系統(tǒng)作為工程中的冷熱源,為實際工程中溫室空調形式的選擇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溫室;冷熱源;污水水源熱泵
1.工程概況
本工程位于北京市大興區(qū),當地年平均氣溫11.0℃,1月平均最低氣溫-4.8℃,7月平均最高氣溫25.8℃,采暖溫度-9℃,極端最低氣溫-27.4℃,全年無霜期209天,供暖期長達130天。溫室為北京市大興區(qū)新鳳河水環(huán)境治理工程中的一個子工程,屬亞行貸款項目。新鳳河水環(huán)境治理工程是利用黃村污水處理廠的中水作為水源,一部分通過人工濕地凈化系統(tǒng)處理作為新鳳河李營閘以下河段的環(huán)境用水,一部分中水直接作為河道生態(tài)用水供新鳳河李營閘以上河段使用,為河道提供景觀用水并為下游提供灌溉用水。
2.溫室簡介
溫室是以采光覆蓋材料作為全部或部分圍護結構材料,在冬季或其它不適宜植物露地生長的季節(jié)供栽培植物的建筑。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溫室。溫室主要使用原理是讓陽光直接照射進溫室,加熱室內空氣,而同時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讓室內的熱空氣向外散發(fā),使室內的溫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狀態(tài),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長的條件。這樣溫室形成了兩個特點:溫度較室外高、不散熱。
根據溫室的最終使用功能,可分為生產性溫室、試驗(教育)性溫室和允許公眾進入的商業(yè)性溫室。蔬菜栽培溫室、花卉栽培溫室、養(yǎng)殖溫室等均屬于生產性溫室;人工氣候室、溫室實驗室等屬于試驗(教育)性溫室;各種觀賞溫室、零售溫室、商品批發(fā)溫室等則屬于商業(yè)性溫室。
本文所介紹的溫室坡面和三個側面均為玻璃結構材料,另一側面緊貼水環(huán)境治理工程的中心控制室(新鳳河水環(huán)境治理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為水環(huán)境治理過冬綠化提供植物培養(yǎng)種苗。該溫室占地面積1300m2,位于大興區(qū)郊外新鳳河河畔,是一棟把使用功能和景觀揉為一體的建筑物,但需獨立配置采暖空調設施。
3.冷熱源方案比較
采暖方式和采暖設備選擇是一個涉及溫室投資、 運行成本、生產經濟效益的問題。因此,在設計方案階段,應充分考察工程的特點,對溫室所可能采用的熱源方式進行詳細比較分析。分述如下:因工程所處位置遠離城市供熱管網,溫室的熱源需要自行解決。常用的熱源設備從燃料選用上可分為:燃油式、燃氣式、燃煤式和電熱式等四種。其中燃氣式的設備裝置最簡單,造價最低,但氣源上沒有保證。
燃油式的設備雖然具有設備簡單、操作簡便、自動化控制程度高、造價也比較低、占地面積比較小及土建投資低等,但燃油設備的運行費用相對較高,相同的熱值比燃煤費用高3倍以上。盡管燃煤式的設備最復雜,操作也比較復雜,需要鍋爐工人責任心強,精心操作,并且燃煤式設備費用最高,土建費用比較高,但燃煤設備運行費用是各種熱源設備中最低的。燃煤式設備最重要的缺點是污染空氣和環(huán)境,與本工程的環(huán)保主題不一致。 電能是最清潔、方便的能源,但電能是二次能源,本身比較貴,且當地電力負荷也較為緊張,為此還需再配套電力增容設施。若能充分考慮電能峰谷價差的優(yōu)惠,電能也是一個可選項。(設計溫室白天熱負荷較低約為總負荷的1/4,夜間熱負荷最高。剛好符合谷峰電價的使用要求,運行成本將比白天用電低1-2倍。)對南方地區(qū)而言,采暖期短熱負荷低,采用燃油式的設備比較好。但對北京而言,冬季加溫時間長(采暖天數130天),采用燃煤熱水鍋爐雖然一次投資比較大,但可以節(jié)約運行費用,長期計算還是合適的。
溫室供熱系統(tǒng)選擇應結合初投資、運行成本、生產技術水平、操作管理簡單、設備可靠性及環(huán)保等諸方面綜合考慮。除上述幾種形式外地熱、水源熱泵也可解決冬季供暖問題。
地熱作為新能源的一種應合理規(guī)劃,尤其需重點解決好水資源的合理使用問題。深層水為數萬年前形成的一次性優(yōu)質水,具有不可再生性。而工程所處位置是否具有該資源,且開發(fā)費用都是未知數,且北京水資源嚴重短缺該方案不予考慮。
水源熱泵系統(tǒng),夏季供冷冬季可供熱。該種供熱方式效率能效比可高達4.1,供冷效率能效比可達4.2-5.1,較單純電熱采暖效率高的多,但需要有連續(xù)穩(wěn)定的水源作保證。水源熱泵與鍋爐(電、燃料)的供熱系統(tǒng)相比,水源熱泵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鍋爐供熱只能將90%~98%的電能或70%~85%的燃料內能轉化為熱量,供用戶使用,因此水源熱泵要比電鍋爐加熱節(jié)省三分之二以上的電能,比燃料鍋爐節(jié)省二分之一以上的能量。由于水源熱泵的水源溫度(12~28℃)全年較為穩(wěn)定,其制冷、制熱系數可達3.5~4.4,與傳統(tǒng)的空氣源熱泵相比,要高出40%左右,其運行費用為普通中央空調的50~60%.從工程現有條件來看:連續(xù)穩(wěn)定的水源只有來自污水處理廠的中水可以滿足,能否采用中水作為該工程的水源呢?若采用中水水源熱泵該工程還會成為此項目的一個設計亮點。
經考察研究,只要采用適于污水運行的換熱器,利用城市污水的水量大、水溫適宜的特點,就可形成一套特殊的水源熱泵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可充分利用城市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水溫12~28℃)作為水源,合理利用出水的流量和溫差進行制冷和供熱,而不影響二次出水的后續(xù)回用。對城市污水水源熱泵系統(tǒng)而言,由于水源穩(wěn)定,設備的制冷、供熱效果將會有可靠的保證。經與設備生產商和業(yè)主的多次溝通,最終確定采用污水水源熱泵機組作為本工程的冷熱源。
隨著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公眾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世界利用能源的結構都正在轉變,從原有的煤、石油取暖過渡到以天然氣及電等清潔能源。北京作為大氣污染最為嚴重的城市之一,其治理大氣污染的政策中就包括能源結構的調整,從以煤為主改為天然氣和電力替代能源。但是,替代能源雖然可以部分解決大氣污染的問題,而天然氣和石油等都屬于不可再生的能源,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看,必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或者尋找可以再生的能源。本工程中提出的利用集中城市生活污水作為水源的污水水源熱泵,提取低位能源進行制冷、供暖,既節(jié)能又環(huán)保,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4.溫室設計
基于上述分析比較,考慮節(jié)能環(huán)保的要求,通過論證考察,確定對現有的污水進行重新利用,即采用污水水源熱泵作為溫室的供熱方案。本工程的水源中央空調系統(tǒng)是由末端系統(tǒng)(室內空氣處理末端等)、水源中央空調主機系統(tǒng)(又稱為污水水源熱泵)和水源水系統(tǒng)三部分組成。
4.1 污水水源熱泵空調系統(tǒng)該水源中央空調系統(tǒng)主要為中控室及辦公區(qū)(468m2)提供冷暖負荷及溫室(1300 m2 )提供采暖負荷。中控室及辦公區(qū)采用風機盤管和新風換氣機系統(tǒng),溫室采用散熱器和暖風機系統(tǒng)。由于該溫室為生長型溫室,因此要求設計溫度在16℃-35℃之間,以滿足溫室植物生長需求。
夏季溫室采用濕簾機械通風降溫和自然通風降溫兩種通風方式,以滿足不同室外氣候條件下的需求。溫室在縱向兩側相對墻上布置有17個電控百葉風閥分成上下兩組,滿足自然通風需求;同時還設置了9臺通風量為31500 m3/h的軸流風機,在自然通風不能滿足時使用。
同時還設置的6臺通風量為3240m3/h暖風機以彌補冬季散熱器采暖的不利影響,將聚集在高處的熱空氣,利用射流卷吸的方式帶到溫室下部,降低室內溫度梯度并具有經濟節(jié)能的效果。水源水系統(tǒng)采用濕地景觀水池和污水廠來水兩路,當景觀水池水量有保證時優(yōu)先采用(此水質較污水廠來水好)。
水源熱泵選用一臺高溫型水源熱泵機組,制冷量為270KW ,制熱量為327KW;系統(tǒng)采用大小不同的兩組循環(huán)泵,供冬季和夏季工況使用。詳見附圖。
4.2 系統(tǒng)特點該方案屬經濟有效的高效節(jié)能技術,城市污水的溫度一年四季相對穩(wěn)定,冬季比環(huán)境空氣溫度高,夏季比環(huán)境空氣溫度低,是很好的熱泵熱源和空調冷源。
環(huán)境效益顯著,該裝置的運行沒有任何污染,可以建造在居民區(qū)內,沒有燃燒,沒有排煙,也沒有廢棄物,不需要堆放燃料廢物的場地,且不用遠距離輸送熱量。
運行穩(wěn)定可靠,水源的溫度(常年溫度在12-28℃)一年四季相對穩(wěn)定,其波動的范圍遠遠小于空氣的變動。是很好的熱泵熱源和空調冷源,水體溫度較恒定的特性,使得熱泵機組運行更可靠、穩(wěn)定,也保證了系統(tǒng)的高效性和經濟性。
5.現實意義
城市污水水源熱泵系統(tǒng),水源穩(wěn)定可靠,設備的制冷、供熱效率高。該系統(tǒng)運行能量利用率夏季的效能系數可達4.2-5.1,冬季制熱系數可達4.1以上,是一種經濟、高效、節(jié)能的熱泵系統(tǒng)。系統(tǒng)能有效地利用污水低位熱能,替代傳統(tǒng)的供暖、制冷系統(tǒng),具有明顯的環(huán)保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一種可以在污水處理行業(yè)推廣的新技術,有廣泛的發(fā)展前景和推廣意義。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