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9 11:51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空間:因密度改變
高層公寓在香港做到了極致。憑借50多年的設計經驗,王董國際的設計師將高層住宅設計變成一種藝術享受,輕車熟路。1.73的容積率和13.8%的建筑密度更是給設計師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激情。
“原本設想的只是香港的建筑經驗,逸天卻給了我們更多空間和想像!痹O計師們清楚地了解,在這樣的密度下,樓盤南北建筑間的距離可以超過70米,對入住此處的未來業(yè)主們來說,意味著未來擁有的人均綠地面積將超過一般的多層公寓!斑@可能是高層建筑一個意外的自我超越!痹O計師們覺得,逸天這樣的規(guī)劃格局有可能會成為其他高層建筑很難超越的紀錄,用小高層、多層的容積率來設計高層,除了可以形成全通透的社區(qū)景觀體系外,更是對人們高層空間感傳統(tǒng)印象的洗禮。
不喜歡高層建筑的人們,常常把空間感壓抑作為他們反對的最大理由。確實,由于容積率較高,和高度上的視覺沖擊,高層建筑很難給人以空間開闊的體會。逸天大膽地借用容積率和密度來改變這些,同時也給設計者以靈感:
“單體建筑采用了三幢塔樓做成一組的理念,這樣可以加大樓宇的南北間距。在排布上,采用高低錯落的展列式,可以克服高層建筑相連后造成的封閉感。社區(qū)邊緣處理上,摒棄了傳統(tǒng)的圍墻結構,用半圍合形成,組成充裕、呼應的綠化圈,讓綠化走廊的形式與街區(qū)景觀銜接,合理利用地塊的深廣優(yōu)勢,擴大中庭綠化圈的范圍,并與塔樓融為一體,讓每戶均有良好的景觀及自然通風采光。”
高層同樣可以做得輕靈、精致、富有韻律。設計師們在飄窗、弧形陽臺、高層建筑的橫向裝飾線條等精致建筑細部下了番功夫。在外立面的色調上,采用了簡潔、淡雅的風格。
戶型:慧中兼秀外
高層住宅出眾的外形與通透的戶型能否兩全,在業(yè)界爭論不休。王董國際公司將他們對高層住宅空間獨特的理解和創(chuàng)意盡情地發(fā)揮到逸天廣場上。
南都·逸天廣場從98到180平方米大小不等的戶型里,最大的特點是每戶戶型都非常方正,這在現今的高層住宅中并不多見。單元分割時,設計師充分考慮了小區(qū)景觀位置,力求每個套型都分享小區(qū)中央綠化庭院,盡可能實現自然采光。這種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改變人們總覺得高層的戶型沒有多層好,采光不足等傳統(tǒng)的老觀念。最后,這也大大優(yōu)化了逸天廣場的日照效果,小區(qū)成為由“陽光房”組成的“陽光小區(qū)”。此外,逸天的建筑單體朝南向偏東或偏西有不超過15度的角度,這使公寓住戶享有西南觀錢塘江景或東南采光的最佳朝向。戶型的另一貢獻者是負責室內設計的集美組。開發(fā)商對于“精裝修房才是完整的住宅產品”的理念,令集美組從一開始便參與了項目。逸天廣場也因此有了“一體化”的全程設計。
“一體化”設計強調由內而外、統(tǒng)一、全面地考慮住戶的生活需要,建筑擁有美妙的外立面無疑是必要的,但決不能為了建筑的外立面去犧牲居住的品質。因為擁有充足的交流時間。逸天廣場的建筑設計師和室內設計師甚至能夠一起來關注從水管、煙道的位置,到客廳的面積這些極其細微的部分,避免了日后設計和施工上的彎路。
集美組的設計師們深有感觸,因為開發(fā)商成熟的觀念,使得逸天廣場的精裝修成為整個完整的房產品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確保了逸天廣場從建筑到室內風格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景觀:享受立體藝術
關于高層住宅的景觀,杭州人最近兩年說的最多的一是江景視野,一是綠化率。除了這兩樣,難道再不可能有其他內容?
泛亞易道設計師對于高層和多層景觀的對比上,有六個簡單卻很細致的觀點:
高層的景觀特別注重俯視時的形式感,而多層的景觀比較注重平面看過去的層次感,因此高層公寓的景觀設計要求更高;
高層景觀特別強調立體綠化,尤其是空中花園等手法的利用;
高層需要更高的綠化率和公共空間的配比;
高層公寓同時注重遠眺景觀和近觀景觀兩種價值;
高層公寓需要同時強調集中綠化和組團綠化,一個漂亮而宏偉的中央花園對于樓盤的品質有很高的提升;
高層公寓建筑本身就構成相互映襯的一個景觀要素。
景觀設計師們在逸天廣場這件作品里,充分體現了他們的這些理念!暗讓蛹芸站褪且粋很好的例子。大多數人對于底層架空的理解是,看起來有檔次、氣派,實際上架空處理還會直接影響到其他部位的設計。逸天廣場架空高度高達五米,這為入口大堂的設計提供了可能,這種手法可以從心理上減少建筑的體量和規(guī)模對于居住者的心理壓抑感,形成視覺上的通透和開放空間,并形成一個獨特的交流空間,為較低樓層的居民提供優(yōu)美而連續(xù)的景觀近景。”
南都·逸天廣場在車輛主入口處和行人入口處各設計了特色噴泉,前者泉水從中心向外噴射,配以衛(wèi)星形的鋪地圖案,后者泉水則由外向中心噴射。這樣做,是讓噴射出的水流經過河道匯聚于泳池,最后與泉源互相呼應,循環(huán)不息。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