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建筑文苑 > 市政工程 > 正文
2008-05-21 10:41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摘要:本文認為加強隧道施工工藝控制是確保隧道工程質(zhì)量的重要方法。
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fā)力度的加大,在快速發(fā)展的公路建設中,在多山的地區(qū),隧道工程在公路工程中就變成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隧道工程相對路面,橋梁工程來說有它的特殊性:一般地質(zhì)條件都比較復雜而且很難預測,完工后隱患不易察覺,這就須在施工過程中加強施工管理,做好工藝控制。
隧道施工主要包括開挖和支護兩大部分。在勘察設計過程中,根據(jù)實際地質(zhì),地貌,符合路線順接要求的基礎上,本著路線最短,成本最低的原則確定具體的施工線路。施工就要嚴格按照設計方案,保證每一步驟實現(xiàn)設計的意圖。
1、開挖
開挖是隧道施工的龍頭,質(zhì)量,進度,安全,效益等無不與之密切相關,開挖符合要求,支護才有一個順利的保證基礎。
1.1開挖的輔助手段開挖的最大困難是隧道圍巖、地質(zhì)構造、滲水等情況復雜多變,很難完全了解。為了及時掌握變化的情況,指導施工,就要重視測量和地質(zhì)超前預報。
1.1.1測量某省最長的一座3.3km的公路隧道,為上、下行分離式隧道,從兩頭同時對向開挖,四個開挖工作面,測量用同一系統(tǒng)控制,保證兩端有同一目標,而且每二個月通過三角網(wǎng)或精密網(wǎng)對導線點校核一次,避免在施工過程中誤差累積而產(chǎn)生較大的偏差。隨著隧道開挖的進程加大,單洞單幅導線就象一根甩出的繩子,越長越容易偏離控制的中軸位置,也可以通過聯(lián)絡洞,把測出的導線值代入后相互驗證,當隧道開挖長度超過500米時,兩端如不能相互連通糾偏,就須在一條洞中建立兩條獨立的導線以便相互糾偏。
1.1.2地質(zhì)超前預報隧道開挖過程中,每前進一步都有意想不到的情況發(fā)生,所以超前預報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們能夠采用的地質(zhì)超前預報手段有:打超前探孔法,地震波法和超聲波探測法,也可以借鑒有經(jīng)驗的地質(zhì)專家根據(jù)地貌特征,掌子面巖石產(chǎn)狀,地質(zhì)構造特征對前方地質(zhì)情況的判斷。
1.1.2.1超前探孔法在掌子面最少布三個鉆探孔,如右圖:詳細記錄每個孔的進鉆速度,每種不同粉塵的出現(xiàn)部位及鉆粉巖性,鉆孔涌水量的大小。根據(jù)進鉆速度可以判斷不同部位的巖石強度及裂隙,節(jié)理發(fā)育情況;根據(jù)鉆粉巖性可以判斷不同巖性的里程樁號;根據(jù)涌水情況就可以知道不同區(qū)域的含水情況;由1,2,3號孔的布孔位置,可以計算出巖石在整個面上的發(fā)育情況,這種方法一次可以預報20米,操作簡單有效,一般施工單位通常喜歡采用。
1.1.2.2地震波和超聲波探測法根據(jù)波速在不同強度的巖體,空氣,水等介質(zhì)中傳播速度差異來判斷前方圍巖情況。這種方法做出的結論在離發(fā)射波30米以內(nèi)準確性較高,但隨著距離漸長漸差,而且投入人力物力相對較高,業(yè)主曾在隧道施工中進行過幾次超前探測。
專家預測有時準確性高,有時也會產(chǎn)生較大的出入,因為影響產(chǎn)生地質(zhì)變化的因素很多,而個人經(jīng)驗不同,主觀傾向性不同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如果幾種方法綜合使用,相互映證,準確性就會提高。以超前預報來指導開挖,就可以避免一些可能的塌方。
1.2開挖掘進,開挖一般采用爆破的方式,但特殊地段須用風鎬或鋼釬等撬挖。
1.2.1 Ⅲ類以上的圍巖,都采用全斷面爆破形式的開挖,為了保證不欠挖,少超挖,控制光面須采用光面爆破,周邊光爆孔孔距為50cm左右,采用不偶合裝藥,不偶合系數(shù)為1.25~2.5(按硝銨炸藥考慮),中間偏下布掏槽孔,掏槽孔按錐形布置效果最好,如圖一,但這種布置在實際當中上部和下部造孔施作不方便,所以一般采用“八”字掏孔,如圖二。光爆孔和掏槽孔中間布輔助孔,以掏槽孔為圓心呈環(huán)向布置,間距75~100cm,在孔深小于2米時光爆孔,輔助孔,掏槽孔軸向深度相同,如深度超過2米時掏槽孔深度在軸線方向適當加深10~30cm,因為掏槽孔的起爆率一般為85%左右,所以具體加深深度根據(jù)不同圍巖的起爆率不同而定,把握的標準是起爆后三種爆破孔的孔底在同一掌子面上為宜,掏槽孔的裝藥量相對光爆孔和輔助孔都高,單耗為4~7kg/m3.視圍巖強度、整體性、風化程度差異而調(diào)整,鉆孔深度可控制在0.8~3.5米,裝藥連線采用由內(nèi)向外分圈擴散,響炮采用毫秒雷管微差逐級引爆,掏槽孔、輔助孔、光爆孔逐級爆破的時間間隔為0.05~0.1秒,當中間拉出臨空面后周邊依次向里面爆破,每一輪爆破的強力沖擊波都向中部的臨空面方向,這樣減少對圍巖的震動破壞。
1.2.2 如果說Ⅲ類以上圍巖主要強調(diào)光面爆破效果的話,那么Ⅱ~Ⅲ類圍巖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強安全施工,防止掉塊或掉塊而引發(fā)的塌方,因為Ⅱ類圍巖是處于強烈擠壓破碎帶圍巖,有明顯的滑動面,而且滑動面在失去支撐后會產(chǎn)生相對滑動,所以對隧道穩(wěn)定帶來嚴重威脅。開挖時布孔方式同1,周邊孔有必要采用預裂爆破,而且整體要短進尺,弱爆破,每循環(huán)掘進不應超過80cm,單位體積耗藥量適當減少,以免引起大的震動,對圍巖的整體穩(wěn)定造成更大的破壞。
1.2.3 Ⅱ類弱或Ⅰ類圍巖可以撬挖,這種圍巖是大型斷層帶的擠壓的斷層泥或斷層充填物,大型褶皺的軸部巖石,當失去支撐后完全沒有自穩(wěn)能力;這種圍巖開挖方式有:留核心土法開挖,小導洞法開挖(又叫眼睛法),上部分臺階法開挖。
。1)留核心土法開挖掌子面核心的部分先不動,在周邊環(huán)向用風鎬或鍬撬挖寬約1米的圓環(huán),支撐鋼架,噴鋼纖維混凝土施作初期支護,再開挖下一格柵鋼架的位置,邊掘進邊擴大環(huán)向開口,掘進幾個循環(huán)后機械配合挖掉一部分核心土,再進行下一個循環(huán)。
。2)小導洞法開挖(眼睛法)
兩側開挖寬約2米,高2米的導洞,開挖后先支護兩邊,在從兩邊向拱頂擴挖,邊挖邊支護,等挖到一定深度后,一般4~5米,在挖中堵墻,依此推進。
。3)上部臺節(jié)法開挖在下部筑封堵墻,拱部人工開挖高1.5~2米的前導洞,先支護拱頂,頂部挖出一定深度后,再向兩邊依序下挖支護,這種開挖方式導洞不易過深,因為人工開挖,速度較慢,而且空頂太長,頂部沉降變形太大。
這種圍巖在地下水的作用下還可能產(chǎn)生吐泥涌水現(xiàn)象,更為嚴重會吐泥通頂,甚至引發(fā)整個隧道垮塌,。大風埡口隧道下行線K254+871樁號就發(fā)生了突泥現(xiàn)象,可計算的突泥量達2000m3,地表蘭溪河灘也產(chǎn)生了塌陷,是一次隧道涌泥的典型事故。
開挖這種圍巖,就不可避免地遇到支護的問題。
2、支護支護包括超前支護、初期支護和二次支護。
2.1超前支護超前支護在兩種情況下必須用到,一種情況是隧道在開始成洞時須用超前支護,另一種情況是遇到較寬軟弱帶,斷層或褶皺等地質(zhì)構造帶,因為遇到這兩種情況時就不是只采用短進尺就能避免坍方,還須提前采取支護措施,打超前小導管或大管棚。
2.1.1 小導管一般有3m、4.5m.、6m等不同長度,具體長度根據(jù)滑裂面的深度和圍巖破碎情況而定,導管孔直徑42mm,孔壁打梅花形小孔,以便進入圍巖后注漿用,這種支護相對施工條件簡單,循環(huán)快,但支護深度淺,如果滑裂面較深時會遭遇整個小導管垮塌的現(xiàn)象。
2.1.2 大管棚一般長度20m,管徑φ105,φ135,φ150,管孔選擇可以根據(jù)現(xiàn)有的施工條件而定,一般都能滿足要求。大管棚一般用在大型斷層帶內(nèi)施工,拱頂以50~75cm間距順洞軸線方向打入,然后注漿,如遇到涌水嚴重可加速凝劑(又名水玻璃),可以起到堵水和固結頂部圍巖的作用,使得前方待開挖的圍巖20m內(nèi)形成一個3m左右厚的固結圈,再進行下一步開挖。在隧道開洞時,因為洞口埋深較淺,加之地表巖石風化破碎,如不進行大管棚超前支護,一般都會在頂部產(chǎn)生邊挖邊塌的現(xiàn)象,甚至引起邊坡的大面積失穩(wěn),對施工造成很大的威脅。如果超前支護過程中,前方圍巖完全松軟呈塑性狀,整個掌子面不能保證穩(wěn)定的情況極有可能引發(fā)突泥涌水。前面舉例某隧道下行線K254+871處,由于進行了地質(zhì)超前準確預報,開挖之前及時采用大管棚超前注漿。但當突泥發(fā)生后只用大管棚作超前支護也不能保證施工的正常進行,就須采用最強的一種超前支護形式:掌子面澆筑封堵墻,實行全斷面注漿,注漿管的分布形式可以參照全斷面開挖過程中放炮孔的布孔形式,注漿完畢后,再根據(jù)圍巖效果采用分臺式開挖,留核心土開挖或眼睛法開挖。
2.2 初期支護初期支護包括噴鋼纖維混凝土,工字鋼架和錨桿支護幾種形式。適用不同種類的圍巖。
2.2.1 Ⅲ類以上圍巖的支護形式在圍巖好的情況下,可以在開挖后直接噴混凝土,噴射厚度10cm~14cm,為了保證噴射混凝土的標號達標,回彈率在控制的范圍以內(nèi),必須使用濕噴機噴射,鋼纖維采用佳密克絲RC6535BN型,摻量為30Kg/m3.噴射的平均厚度要大于設計值,最小厚度大于6cm.徑向用WTD25錨桿鎖固,長3~3.5m,因為Ⅲ類以上圍巖在光爆開挖后的松動圈厚度為1m左右,所以完全可以滿足初期支護的要求。
2.2.2 Ⅱ~Ⅲ類圍巖的支護在噴鋼纖維混凝土后架設格柵鋼架,間距100cm左右。
這兩種支護形式的圍巖在開挖過程中的預留變形量為0~8cm,根據(jù)圍巖的變形情況而定,以免開挖后的拱頂在二次穩(wěn)定變形后收縮侵入凈空。
2.2.3 Ⅱ類以下圍巖的支護形式中,噴射混凝土厚度增至18~22cm,鋼纖維摻量根據(jù)情況可增至35Kg/m3,格柵變成工字鋼,可用16~22cm鋼架,鋼架間距在50~80cm之間,預留變形量8~18cm,錨桿長度可采用3.5~6m的規(guī)格,必要時也可用張拉錨桿,以減少穩(wěn)定變形。如遇到大型斷層帶,在初期支護完成后,還須加強邊墻的穩(wěn)定強度,可打4.5~6m長的徑向小導管,間距80~150cm,梅花形布孔,進行固結灌漿,以代替徑向錨桿。
在整個初期支護的過程中,如有富水段,須打排水管進行引水,然后噴射混凝土。一般來說,初期支護完成后,不允許噴射混凝土有開裂,拱架不許有較大變形,不能有成線狀的漏水現(xiàn)象。
2.3 二次支護二次支護是一次支護的加強,徹底防止水滲漏的重要保證。
2.3.1 二次支護的條件初期支護完成后,進行二次支護、襯砌和仰拱澆筑,撐控支護的時間,直接關系到襯砌結構的安全,過早施作會使二次支護和初襯承受較大的圍巖壓力;過晚支護又不利于初期支護的穩(wěn)定,施工時應滿足以下幾點:
。1)監(jiān)控量測的位移速率明顯減慢,圍巖基本穩(wěn)定。
。2)產(chǎn)生的位移已達預計總位移的80%~90%.
。3)邊墻的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拱頂?shù)南鲁了俾市∮?.07~0.15mm/d.
。4)穩(wěn)定性很差的圍巖,在較長時間不能達到以上要求,噴混凝土后出現(xiàn)大量明裂縫,應用較強的二襯支護形式及早施作二次襯砌,以改善圍巖的變形條件。
2.3.2 仰拱澆筑仰拱的圓心在隧道公路的垂直平分線上,半徑是隧道拱頂半徑的2~3倍,增大半徑主要考慮減少開挖和回填澆筑量,仰拱厚度一般為40cm ,布雙層鋼筋,上下保護層各5~6cm.上面填充路基混凝土。這樣可以同二襯混凝土形成一個圓形環(huán),我們知道在承受周邊擠壓時,環(huán)形是最理想的形狀,仰拱施作主要就是基于這一點考慮。所以大風埡口隧道在Ⅲ類以下圍巖都設有仰拱。但在Ⅲ類以上的圍巖支護中,由于圍巖自身穩(wěn)定性好,出于節(jié)約成本考慮,可以不設仰拱。
3、二襯混凝土
二襯混凝土是起到對初襯的加強和徹底防止?jié)B水的作用,如果說開挖和初襯的隧道只是個半成品,那么二襯后就基本為成品了。二襯包括土工布,防水板和二襯混凝土。
3.1 土工布,規(guī)格350g/m2,鋪設在初襯混凝土上,主要起到一個對防水板的保護作用。
3.2 防水板,厚1mm,它主要起到防止二襯漏水的作用,是二襯中很重要一環(huán),沿隧道延伸方向的粘結,搭接長度不能小于50cm,環(huán)向搭接不能小于10cm,膠結必須密實,不能有漏洞或斑眼。
3.3 二襯混凝土為鋼筋混凝土,厚度因圍巖類別不同有所不同,范圍35~50cm厚,通過矮邊墻、仰拱和路基混凝土連為一體,形成完整的環(huán)向拱。
在初襯和二襯之間,須要把引出的排水管從土工布后面引到排水溝,二襯的環(huán)向部位在同一樁號設完整一道排水管,正常情況最少每15m設一道,在特別的富水區(qū)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增設,以利于順暢排水。每兩段二襯混凝土的連接縫處必須設一道止水帶,以防接縫處漏水。
隧道的整個施工過程中,開挖是主要控制規(guī)格,初期支護和二次支護的主要目的是變被動支護為主動支護。以達到堵水、引水、排水、防止?jié)B漏。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