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4 07:29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學員問題】擋土墻支護施工方案有哪?
【解答】本擋土墻采用平行流水、分段施工法;按此法在施工過程中及調整施工時間,使其與進度相穩(wěn)合。
。ㄒ唬施工工藝流程
1、準備工作→測量放樣→基槽開挖→基底報驗→封基→基礎定位測量→基礎模板支撐→澆筑毛石砼基礎→養(yǎng)護→墻身定位測量→墻身模板支撐→澆筑毛石砼墻身→養(yǎng)護→中間交工驗收→墻背回填→竣工驗收。
。ǘ┲饕夹g指標
1、本工程設計為C15毛石砼擋墻和M7.5漿砌塊石,毛石含量為20%,片(塊)石采用石質一致,不易風化、無裂縫、最低強度不小于MU30.
2、設計高度在2-12之間;墻頂寬度在0.8-1.5m之間、基礎寬度在3.84-8.64m之間。
3、基底承載力要求≥200Kpa,擋土墻墻趾處埋深必須≥200cm.
4、墻體設置泄水孔,間距2m,外斜坡度為5%,采用直徑為100mmPVC管成梅花型布置;進水口下部用粘土夯實封層厚30-50cm,其反濾層設置為50cm厚粗、細粒層。
5、墻體10m設置一沉降縫,縫寬2cm,自地基到墻頂斷開,用泡沫塑料板隔開,縫口用瀝青麻絲填塞,深度不小于15cm.
6、墻背回填要分層施工,回填時不要損壞墻背反濾層,保證泄水孔的通暢。
(三)測量控制
1、為了達到測量精度要求,為本項目配置了:全站儀一臺、水準儀一臺、50m鋼卷尺一把、5m小卷尺3把、垂球兩個。
2、設專人測量。
3、測量控制:為了進一步精確觀測,以高片區(qū)測量控制網的坐標引設兩個控制分點在已做好的端墻上進行控制。
4、基槽開挖后對基槽進行清挖寬度測量行放樣,每挖1-2m深時進行復測一次直到基底設計標高為此。
5、基礎施工前進行基礎幾何尺寸測量定位放樣。
6、墻身施工前對墻身幾何尺寸進行測量定位放樣。
7、墻體施工過程中隨時檢查和校核模板支撐幾何斷面尺寸和坡比度,同時對高度進行控制,嚴格檢查模板牢固性。
(四)雙排鋼管腳手架的搭設
、攀┕すに嚵鞒
基底檢查、放線定位→鋪設墊板或墊塊→立第一節(jié)立桿→安裝掃地大橫桿、小橫桿→安裝第二步大橫桿、小橫桿→安裝第三步、第四步大橫桿、小橫桿,接長立桿,與安裝大、小橫桿交替進行逐步上升→在操作層鋪設腳手板,沿外排立桿設置欄桿→拆除
、拼钤O要點
①腳手架的地基與基礎:必須符合地基與基礎質量驗收規(guī)范的要求。腳手架底面標高高于自然地坪50mm,在基礎外設排水溝。
②腳手架基礎驗收合格后,按設計放出定位線,將50mm厚的木墊板準確放在定位線上,并將底坐準確放在定位線上。
③腳手架的搭設必須配合施工進度,一次搭設高度不超過相鄰連墻件以上二步,每搭完一步腳手架,就進行步距、縱距、橫距及立桿垂直高度校正。
、芰U搭設時嚴禁將外徑48mm與51mm的鋼管混合使用,腳手
架設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距墊板不大于200mm,用直角扣件
固定在立桿上。
、萘U接長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相鄰立桿的對接接頭不設置在同一步內,開始搭設立桿時每隔6跨設置一根拋撐,直至連墻件安裝穩(wěn)定后,方可拆除,立桿頂端伸出建筑物高度不小于1.5m.
、蘖U必須用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連墻件布設間距為二步三跨設一點,連墻件采用鋼管,呈水平設置,形成剛性連接,并從底層第一步縱向水平桿處開始設置。
⑦縱向水平桿設置在立桿內側,長度不小于3跨,縱向水平桿接長采用對接或搭接形式。相鄰縱向水平桿接頭交錯布置,不設在同步或同跨內,不在同步或同跨內的接頭間距不小于500mm,且與主接點距離不大于縱距1/3.
⑧采用搭接形式,搭接長度不小于1m,且用三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距搭接鋼管端不少于100mm.縱向水平桿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與內外角部立桿固定。
⑨橫向水平桿設置在主節(jié)點處,用直角扣件扣接,靠墻一端外伸長度400mm,且距墻面裝飾面距離不大于100mm.
⑩作業(yè)層上非主接點處的橫向水平桿,根據(jù)支撐腳手板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大于縱距1/2.
、霞舻稉卧O在腳手架外側立面兩端,中間剪刀撐凈距離不大于15m,由底到頂連續(xù)設置,每道剪刀撐寬度不小于4跨且不小于6m.
、屑舻稉谓娱L采用搭接形式,搭接長度不小于1m,且用三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距搭接鋼管端部不小于100mm.剪刀撐隨腳手架同步搭設。
⒀作業(yè)層上欄桿和擋腳板設在外立桿內側上,欄桿高度為1.2m,擋腳板高度為200mm.
、易鳂I(yè)層上滿鋪腳手板,腳手板鋪設可對接平鋪或搭接鋪設。平鋪時,接頭處設兩根橫向水平桿,腳手板外伸長度在130~150mm之間,搭設鋪板時,接頭必須在橫向水平桿上,搭接長度大于200mm,伸出橫向水平桿的長度不小于100mm.
⒂自頂層作業(yè)層的腳手板往下計,每隔12m滿鋪一層腳手板。
、请p排腳手架拆除
①腳手架拆除前由技術負責人進行拆除安全技術交底。
②腳手架拆除前,全面檢查腳手架扣件連接、連墻件、支撐體系等,并清除腳手架上雜物。
③腳手架拆除必須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yè)。
、苓B墻件必須隨腳手架逐層拆除,嚴禁先將連墻件或數(shù)層拆除后再拆除腳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應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應增設連墻件加固。
⑤腳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長立桿的高度時,應先在適當位置搭設臨時拋撐加固后,再拆除連墻件。
⑥當腳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時,對不拆除的腳手架,兩端增設連墻件和橫向斜撐。
⑷檢查與驗收
、僭诖钤O腳手架前,對鋼管和扣件進行檢查。對新鋼管和新扣件檢查其質量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對舊鋼管檢查銹蝕程度和彎曲變形,超過規(guī)范要求嚴禁使用。對舊扣件檢查有無裂縫、螺檢滑絲等問題,不符合要求的進行更換。
、趯δ灸_手板檢寬度、厚度材質以及腐朽問題,其寬度不小于50mm,材質為杉木或松木,兩端用4mm的鍍鋅鋼絲箍兩道。
、勰_手架在搭設中,隨時檢查立桿垂直度,橫向水平桿高差、扣件安裝,剪力撐以及腳手板外伸長度。其中扣件安裝后的扣件螺栓擰緊扭力矩用扭力板手檢查,按隨機取樣的方法進行。
、苣_手架在使用中檢查桿件的設置和連接、連墻件、支撐、門洞桁架等構造是否符合要求,一基是否積水,底座是否懸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動。荷載是否超載。
、菽_手架檢查與驗收應分時分段進行、在基礎完工搭設腳手架前、作業(yè)層施加荷載前、每搭設完工10~13m高度后、達到設計高度后,遇六級大風與大雨后,停用超過一個月等情況下進行檢查驗收。
。ㄎ澹┲饕┕し椒
1、擋墻施工前應進行施工測量放樣,施工放樣時應嚴格按照設計圖計算出每段擋墻的坐標及高程放樣于實地,基槽線按實地土質和巖層進行放坡,以便擋墻施工后在滿足設計斷面幾何尺寸的前提下也能滿足施工作業(yè)面。
2、基礎施工
、呕忧逋冢涸谑┕し艠油戤吅螅萌斯ぴ谒砰_挖線內進行清挖,清挖時嚴格按施工放樣的控制線進行挖掘。表土層和回填層挖完后。待基槽挖至設計基底標高后進行基底倒坡清探,基底倒坡按設計要求不小于1:0.1.基槽清理完后報請監(jiān)理工程師及業(yè)主代表到現(xiàn)場驗槽,同時對基底進行取樣送檢,以便檢測其承載力是否達標。
⑵對基槽土質應保持干燥,雨天基槽內積水應隨時排除,對受
浸泡的基底土(特別是松淤泥)應全部予以清除,并換以好土回填[
以碎石(礫)石夯填]至設計標高。
、峭诨鶗r如發(fā)現(xiàn)與設計不符的軟弱地基,承載力不滿足設計要求時應通過設計進行變更設計程序,采取措施后方可施工。
⑷對山坡?lián)跬翂,基趾部埋入深度和襟邊距離應同時符合設計要求。
、刹捎脙A斜地基時,應按設計傾斜挖槽,不行用填補法筑成平面。
在巖體破碎或土質松軟,有水地段,宜選擇分段集中施工。
3、擋土墻體澆筑與分段設置伸縮縫
⑴澆筑墻體基礎前,應將基底松軟,風化表面清除干凈,然后在拼裝模板,模板安裝每層按1.8m高度進行拼裝,搭設鋼管腳手架進行加固校正,模板安裝校正完后,請現(xiàn)場監(jiān)理工程師和甲方業(yè)主代表進行驗收,經驗收合格后,應立即進行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澆筑時采用邊澆筑混凝土邊投毛石,毛石投入量不得大于20%,同時,振搗幫手隨澆筑混凝土時進行振搗,振搗一定要到位,不能漏振;混凝土澆筑完時,混凝土表面要采用木砂板砂毛,以便上層澆筑時接口;混凝土每層澆筑高度按模板拼裝高度進行澆筑。
⑵擋墻基礎澆筑完后即進行墻身澆筑,墻身模板施工按基礎模板安裝進行施工,同時,在進行模板校正加固時,墻身內應按設計要求安放Φ100PVC塑料管當泄水管用,鑒于本擋土墻單層澆筑混凝土量較大且高度較高,所以在模板加固時,需用Φ14鋼筋從塑料管內穿過,兩端固定在模板外的腳手架上,作加固用,這樣既增強了擋墻的結構又固定了模板,使模板不至于變形,達到效果美觀。
、菗跬翂Π丛O計要求應分段澆筑,按設計要求10m間距留置2cm伸縮縫,縫成直線,伸縮縫表面采用瀝青麻絲灌縫;擋墻外墻面按設計要求按1:0.2的斜面進行施工,內墻面1:0.35的坡度進行支模澆筑砼,為此可設立臨時標準樣架作準繩,使墻面順直整齊。
4、回填用料與泄水孔設置
⑴混凝土擋墻澆筑、砌體完工后,待強度達到75%后即可進行墻身背后回填,內摩擦角大于30度,重度=20-23KN/m3時,分層夯實,密實度大于97%,墻后填料中的樹皮,草根等雜物應清除干凈。
、茡跬翂ι碓谶M行回填過程中,必須隨時掌握砌到一定高度后按設計要求尺寸位置設置泄水孔,并在進水孔墻背做好反濾防滲隔水設施,從第一排泄水孔至頂上一排泄水孔回填50cm厚砂卵石,第一排泄水孔進水口以下應鋪設一層20cm厚的不透水夯實土層;反濾層第一排泄水孔應高于溝底0.3m設置。
⑷墻身設置泄水孔,泄水孔間距2×2m,上下排交錯布置,孔內預埋φ10cmPVC管,最下面一排泄水孔出口應高出地面30cm 以上;墻內PVC管應在支模時安裝好并進行定位;墻背進水口處管道應伸出墻體20cm,在進水口處管口底面設置粘土封層30cm厚或采用砼將其夯振密實防止雨水下
5、在基槽驗收合格后立即封基,封基定位放樣后開始組織基礎模板支撐施工。在模板施工前應對所有要用于本工程的模板進行清理、打磨、校正、上油或打脫模劑。然后按設計擋墻幾何尺寸進行拼裝模板,模板拼裝完畢后下一步進行模板安裝。在安裝模板時要根據(jù)設計標高將所要支撐的模板高度先在兩端頭做好高程控制樁,同時拉線加密高程控制點以便控制模板頂面標高。模板安裝完畢后按設計標高和所固定控制點進行加固模板和校正模板。模板校正完畢后進行自檢,待自檢合格后申請監(jiān)理工程師對模板進行檢查。
6、為了確保施工安全和模板固定,沿著擋土墻邊搭設雙排腳手架,搭設高度,高出擋土墻1.2m.
7、本分項工程采取強制式攪拌機拌制砼、砼用裝載機或挖掘機輸送到使用部位。在砼澆筑前應提前對安裝設備進行調試,調試完畢后并進行檢測便于砼澆筑時一次性成功。
8、在砼澆筑前應將所需用于的毛石經檢測合格后全部運到現(xiàn)場,便于在砼施工時不出現(xiàn)缺料現(xiàn)象。本擋土墻機械拌制砼,在模板驗收合格后立即組織工人拌和砼,上料時嚴格控制各種原材料的計量準確,在第一次砼拌和前將砂、石、水泥等原材料嚴格按配合比進行稱量準確并在容器上用紅油漆作好標記,第二次上料時便于計量。
9、在澆筑時應嚴格按照設計及施工技術規(guī)范進行施工,施工時應先用砼將基底滿鋪一層振動密實后再拋入毛石,拋入毛石后用人工進行擺放毛石,毛石與毛石之間距不小于5-10cm,同時毛石不得與模板相接觸至少間距10cm,毛石拋入量不大于砼總工程量的20%.所采用的毛石強度不得小于30MPa,在所拋入的毛石全部擺放完整后應立即注入砼,同時采用三相振動棒振搗,振動時振動棒應快插慢撥,嚴格控制插入振搗的間距為30-50cm成“梅花形”進行。每層澆筑完工后應在當層頂面用毛石預留馬牙槎,好和下一砼澆筑層更加緊密結合,每層砼澆筑時嚴格按預先測好的高程進行砼頂面控制,不要使其所澆筑的砼高于控制標高位置。
10、砼澆筑施工時應做好施工記錄、同時做好砼試件抽取并作好記錄。砼試件頻率不低于規(guī)范要求,每一個臺班應抽取1-2組砼試件或100-150m3一至二組。
11、砼墻身施工工藝流程與基礎施工一樣每個環(huán)節(jié)需請監(jiān)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由于墻身較高所以模板支撐的每個細節(jié)工作都十分重要,墻身模板安裝時預先用墨汁彈出墻身下底寬度線,便于模板安裝時使用;彈出底邊線后應立即對墻身前后坡面搭設樣架坡面線,模板支撐安裝時嚴格按已搭設好的樣架坡面線進行拼裝;為了加強模板的整體性和牢固性在模上縱橫向每隔1m加設一根Φ14橫向拉桿;在沉降縫處支模時應預先把沉降縫的泡沫塑料板安裝固定好使其縫能從下至上整體斷開;模板安裝時架管應采用雙層腳手架其縱橫間距不能大于1m;每一次拆模時要保留已澆筑砼的模板有一米高度不能拆,便于下次支模更能順接,同時盡量減少第二次澆筑時的水泥漿下滲到已澆筑好了的砼墻面上。
12、由于擋墻較高,為了滿足其抗擾度和抗傾履性,以及模板牢固性和穩(wěn)定性,故要求模板支撐高每不超過2.0m(含預留高度),砼澆筑高每段天不超過2.0m.
13、砼澆筑時嚴格按要求及相關規(guī)范執(zhí)行,原材料嚴格按規(guī)定進場,配合比嚴格按設計配合比執(zhí)行。砼澆筑前再一次檢查模板是否完全加固,對模進行涂抹脫模劑,將墻臺上支模所掉的雜質或垃圾清掃干凈,用水將已澆筑好的砼沖洗干凈;澆筑時應先用砼將墻底面滿鋪一層砼且振搗密實后方可擺放毛石,毛石擺放要求和振搗要求與基礎相同;每一段墻體全部澆筑完畢后應及時對墻面進行清理,將墻面上拉桿端頭和水泥漿清除掉,對墻面有麻面或漏漿的部位進行及時占毛修補。
14、砼模板拆除后應立即組織工人進行灑水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不能走馬觀花灑了水就作數(shù),一定要讓砼慢慢的浸漬透才行。
15、本分項技術方案中未提涉到的技術措施等以相關規(guī)范及設計文件為依據(jù)。
以上內容均根據(jù)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