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建筑文苑 > 結構設計 > 正文

豎向規(guī)則性超限高層建筑的抗震有哪些設計要點?

2014-07-02 14:51  來源于網(wǎng)絡  【  【打印】【我要糾錯】

  1)立面收進引起的超限,應確保結構的層受剪承載力不小于相鄰上一樓層的80%,并使結構扭轉效應控制在合理范圍內(nèi)。收進部位豎向構件及樓板宜加強。立面收進若造成偏心,底部結構會因扭轉而產(chǎn)生較大內(nèi)力,因此,底部結構周邊構件的配筋應加強。在可能的情況下,宜采用臺階形多次內(nèi)收的立面。結構分析的重點應是檢查結構的位移有無突變,結構剛度沿高度分布有無突變,結構的扭轉效應是否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

  2)連體建筑連接部位及其周邊應采用彈性板計算,連接體與主體宜采用弱連接(如:鉸接),其重量應盡可能減輕,并應優(yōu)先采用鋼結構。連接體及與主體相鄰的結構構件的抗震等級應提高一級采用。

  3)立面開大洞著重加強洞口四角及洞邊周邊,避免在小震時洞角開裂。

  4)對于懸挑結構,設計時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懸挑結構的上部結構質(zhì)量較大,扭轉慣性矩也大,若存在質(zhì)量偏心,會造成嚴重的扭轉效應,設計時應予避免。

  5)帶轉換層結構,盡可能多布置成上下主體豎向結構連續(xù)貫通,核心筒宜盡量上下貫通,強化下部主體結構剛度,弱化上部主體結構剛度,采取措施控制轉換層上下等效剛度比,增大框支柱承擔地震剪力的比例,提高框支層的延性及抗震能力。可通過減少上部各層剛度(如部分墻肢改用短肢墻),降低轉換層上下等效剛度比。轉換層越高,高振型影響越大,轉換層上下層間位移角及內(nèi)力突變也越明顯,因此,應嚴格控制轉換層的設置高度。

  6)大底盤多塔樓,在設計時應考慮提高底盤的承載力,以防止結構在底部首先屈服。連接各塔樓的裙房屋面剛度宜加大,以保證底部裙房能帶動上部塔樓共同振動。但底部加強會導致薄弱層上移,使上部結構的位移增大,因此應把握好提高底盤承載力的加強措施。對塔樓的薄弱部位進行加強設計,該層柱箍筋宜全高加密、箍筋直徑加大,剪力墻的水平鋼筋也適當加強。

責任編輯:soso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