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建筑文苑 > 給水排水 > 正文

生物接觸氧化池

2013-09-03 13:52  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打印】【我要糾錯】

  生物接觸氧化池:

  污水經過沉淀、A/O法處理后,雖然大部分懸浮物及有機污染物已去除,但尚有部分懸浮物、溶解性有機物及其它雜質,污水還不能達到排放標準,必須進一步生化處理。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生物膜法的一種,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一樣,同屬于好氧生物處理方法。但活性污泥法是依靠曝氣池中懸浮流動著的活性污泥來凈化有機物的,而生物膜法是依靠固著于固體介質表面的微生物來凈化有機物的。 生物膜凈化廢水的原理:生物膜成蓬松的絮狀結構,微孔多表面積大,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生物膜微生物以吸附和沉積于膜上的有機物為營養(yǎng)料。增殖的生物膜脫落后進入廢水,在二次沉淀池中截流下來,成為污泥。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浸沒型生物膜法,實際上是生物濾池和曝氣池的結合體。生物接觸氧化法又稱浸沒曝氣式生物濾池。在池中裝滿各種掛膜介質,全部濾料浸沒在廢水中。在濾料下部設置曝氣管,用壓縮空氣鼓泡充氧,廢水中的有機物被吸附于濾料表面的生物膜上,被微生物分解氧化。和其他生物膜一樣,該法的生物膜也經歷掛膜、生長、增厚、脫落等更替過程。一部分生物膜脫落后變成活性污泥,在循環(huán)流動過程中,吸附和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多余的脫落生物膜在二沉池中出去?諝馔ㄟ^池底的布氣管進入廢水中。 生物接觸氧化法中濾料是掛膜介質,對生物接觸氧化池的工作效能影響極大。對濾料的基本要求是:

 。1)單位體積濾料的表面積要大;

 。2)孔隙率要高;

 。3)水力阻力小;

  (4)材質輕而強度高;

  (5)物理化學性質穩(wěn)定,對微生物的增殖無危害作用;

 。6)價廉,取材方便。 生物接觸氧化池目前常采用的填料是聚氯乙烯塑料,環(huán)氧玻璃鋼等做成的蜂窩狀和波紋板狀填料。這種填料的特點是:在局部平滑面上生物膜附著較慢,稍有沖擊即剝離,調料之間不具備通道,使水流單調。把接觸填料做成網(wǎng)狀塑料組件,采用正向排列,既可防止堵塞,又可提高接觸效率。 生物接觸氧化池的優(yōu)點是:固著于固體表面上的微生物對廢水水質、水量的變化有較強的適應性;管理較方便;由于微生物固著于固體表面,即使增殖速度慢的微生物也能生息,從而構成了穩(wěn)定的生物系;污泥量較少;比較容易去除難分解和分解速度慢的物質。它的缺點是:濾料件水流緩慢,接觸時間長,水力沖刷小,生物膜只能自行脫落;剩余污泥往往惡化水質;動力費用高。 綜上所述,本設計在A/O法處理后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它具有耐沖擊負荷強,污泥生成量少且不宜產生污泥膨脹,處理效果好,運行穩(wěn)定,且勿需污泥回流,易于維護管理等特點。 在生化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填料,填料的好壞決定了微生物能否被附著上以及能否生長繁殖好,這對污水中的COD.BOD5去除率影響甚大。本方案在生化池中設置主體蜂窩型玻璃鋼填料,其具有使用壽命長,負荷大,具有一定的柔韌性和剛性的特點,能對氣泡密集性多層次的切割,因此,大大地提高了溶解氧的傳遞速率,減小風量。填料載著生物膜在整個生物池中,始終保持空間密度的均勻分布,使水、氣、生物膜三者充分接觸提高了有機物去除率。此外,該填料掛膜、脫膜容易,耐溫,耐腐蝕,不結團堵塞。 生物接觸氧化法曝氣由鼓風機提供,設計氣水比10:1. 生物接觸氧化池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以上內容均根據(jù)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責任編輯:tracy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