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建筑文苑 > 工程管理 > 正文
2010-09-25 11:58 來源網(wǎng)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摘 要:混凝土工程施工過程中,經(jīng)常發(fā)生一些質量通病,影響結構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質量通病,保證工程結構安全。本文結合傳統(tǒng)的施工工藝及筆者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些質量通病,提出相應的防治及處理措施。
一、混凝土表面蜂窩現(xiàn)象
指混凝土結構局部出現(xiàn)酥松、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
1、產(chǎn)生的原因
1.1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計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子多;
1.2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夠,未拌和均勻,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
1.3下料不當或下料過高,未設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漿離析;
1.4混凝土未分層下料,振搗不實,或漏振,或振搗時間不夠;
1.5模板縫隙未堵嚴,水泥漿流失;
1.6鋼筋較密,使用的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小;
1.7基礎、柱、墻根部未稍加間歇就繼續(xù)灌上層混凝土。
2、防治的措施
2.1認真設計、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經(jīng)常檢查,做到計量準確,混凝土拌和均勻,坍落度適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過過2m應設串筒或溜槽:澆灌應分層下料,分層振搗,防止漏振:模板縫應堵塞嚴密,澆灌中,應隨時檢查模板支撐情況防止漏漿;基礎、柱、墻體根部應在下部澆完間歇1—1.5h,沉實后再澆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現(xiàn)“爛脖子”。
2.2小蜂窩:洗刷干凈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蜂窩,鑿去蜂窩處薄弱松散顆粒,刷洗凈后,支模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較深蜂窩,如清除困難,可埋壓漿管、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灌筑混凝土封閉后,進行水泥壓漿處理。
二、混凝土表面麻面現(xiàn)象
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現(xiàn)缺漿和許多小凹坑、麻點,形成粗糙面,但無鋼筋外露現(xiàn)象。
1、產(chǎn)生的原因
1.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漿渣等雜物未清理干凈,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壞;
1.2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過多出現(xiàn)麻面;
1.3摸板拼縫不嚴,局部漏漿;
1.4模板隔離劑涂刷不勻,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結造成麻面;
1.5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點。
2、防治的措施
2.1模板表面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澆灌混凝土前,模板應澆水充分濕潤,模板縫隙,應用油氈紙、膩子等堵嚴,模板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涂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至排除氣泡為止;
2.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處理,表面無粉刷的,應在麻面部位澆水充分濕潤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麻面抹平壓光。
三、混凝土孔洞現(xiàn)象
指混凝土結構內部有尺寸較大的空隙,局部沒有混凝土或蜂窩特別大,鋼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1、產(chǎn)生的原因分析
1.1在鋼筋較密的部位或預留孔洞和預埋件處,混凝土下料被擱住,未振搗就繼續(xù)澆筑上層混凝土;
1.2混凝土離析,砂漿分離,石子成堆,嚴重跑漿,又未進行振搗。
1.3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過厚,下料過高,振搗器振動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1.4混凝土內掉入工具、木塊、泥塊等雜物,混凝土被卡住。
2、防治的措施
2.1在鋼筋密集處及復雜部位,采用細石混凝土澆灌,在模板內充滿,認真分層振搗密實,預留孔洞,應兩側同時下料,側面加開澆灌門,嚴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塊、模板工具等雜物掉入混凝土內,應及時清除干凈;
2.2將孔洞周圍的松散混凝土和軟弱漿膜鑿除,用壓力水沖洗,濕潤后用高強度等級細石混凝土(加適量膨脹劑),仔細澆灌、搗實。
四、露筋現(xiàn)象
指混凝土內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結構構件表面。
1、產(chǎn)生的原因分析
1.1灌筑混凝土時,鋼筋保護層墊塊位移或墊塊太少或漏放,致使鋼筋緊貼模板外露;
1.2結構構件截面小,鋼筋過密,石子卡在鋼筋上,使水泥砂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造成露筋;
1.3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產(chǎn)生離析,靠模板部位缺漿或模板漏漿;
1.4混凝土保護層太小或保護層處混凝土振或振搗不實;或振搗棒撞擊鋼筋或踩踏鋼筋,使鋼筋位移,造成露筋;
1.5木模板未澆水濕潤,吸水粘結或脫模過早,拆模時缺棱、掉角,導致漏筋。
2、露筋現(xiàn)象的防治與處理措施
2.1澆灌混凝土,應保證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正確,并加強檢驗查,鋼筋密集時,應選用適當粒徑的石子,保證混凝土配合比準確和良好的和易性;澆灌高度超過2m,應用串筒、或溜槽進行下料,以防止離析;模板應充分濕潤并認真堵好縫隙;混凝土振搗嚴禁撞擊鋼筋,操作時,避免踩踏鋼筋,如有踩彎或脫扣等及時調整直正;保護層混凝土要振搗密實;正確掌握脫模時間,防止過早拆模,碰壞棱角。
2.2表面漏筋,應先刷洗干凈后,再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漿,將表面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較深的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顆粒,洗刷干凈后,用比原來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塞壓實。
五、縫隙、夾層現(xiàn)象
指混凝土內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夾層。
1、產(chǎn)生的原因
1.1施工縫或變形縫未經(jīng)接縫處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未除去軟弱混凝土層并充分濕潤就灌筑混凝土;
1.2施工縫處鋸屑、泥土、磚塊等雜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凈;
1.3混凝土澆灌高度過大,未設串簡、溜槽,造成混凝土離析;
1.4底層交接處未灌接縫砂漿層,接縫處混凝土未很好振搗。
2、防治的措施
2.1認真按施工驗收規(guī)范要求處理施工縫及變形縫表面;接縫處鋸屑、泥土磚塊等雜物應清理干凈并洗凈;混凝土澆灌高度大于2m應設串筒或溜槽,接縫處澆灌前應先澆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無石子砂漿,以利結合良好,并加強接縫處混凝土的振搗密實。
2.2縫隙夾層不深時,可將松散混凝土鑿去,洗刷干凈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填密實;縫隙夾層較深時,應清除松散部分和內部夾雜物,用壓力水沖洗干凈后支模,灌細石混凝土或將表面封閉后進行壓漿處理。
六、缺棱掉角現(xiàn)象
指結構或構件邊角處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規(guī)則,棱角有缺陷。
1、產(chǎn)生的原因
1.1木模板未充分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混凝土澆筑后養(yǎng)護不好,造成脫水,強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脹將邊角拉裂,拆模時,棱角被粘掉;
1.2低溫施工過早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
1.3拆模時,邊角受外力或重物撞擊,或保護不好,棱角被碰掉;
1.4模板未涂刷隔離劑,或涂刷不均。
2、防治措施
2.1木模板在澆筑混凝土前應充分濕潤,混凝土澆筑后應認真澆水養(yǎng)護。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時,混凝土應具有1.2N/m㎡以上強度;拆模時注意保護棱角,避免用力過猛過急;吊運模板,防止撞擊棱角,運輸時,將成品陽角用草袋等保護好,以免碰損。
2.2缺棱掉角,可將該處松散顆粒鑿除,沖洗充分濕潤后,視破損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補齊整,或支模用比原來高一級混凝土搗實補好,認真養(yǎng)護。
七、混凝土表面不平整現(xiàn)象
指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模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1、產(chǎn)生的原因
1.1混凝土澆筑后,表面僅用鐵鍬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壓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1.2模板未支承在堅硬土層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撐松動、泡水,致使新澆灌混凝土早期養(yǎng)護時發(fā)生不均勻下沉;
1.3混凝土未達到一定強度時,上人操作或運料,使表面出現(xiàn)凹陷不平或印痕。
2、防治措施
嚴格按施工規(guī)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應根據(jù)水平控制標志或彈線用抹子找平、壓光,終凝后澆水養(yǎng)護;模板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應支在堅實地基上,有足夠的支承面積,并防止浸水,以保證不發(fā)生下沉;在澆筑混凝土時,加強檢查,凝土強度達到1.2N/m㎡以上,方可在已澆結構上走動。
八、砼強度不夠,均質性差現(xiàn)象
指同批混凝土試塊的抗壓強度平均值低于設計要求強度等級。
1、產(chǎn)生的原因
1.1水泥過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級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雜物多,外加劑使用不當,摻量不準確;
1.2混凝土配合比不當,計量不準,施工中隨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1.3混凝土加料順序顛倒,攪拌時間不夠,拌和不勻;
1.4冬期施工,拆模過早或早期受凍;
1.5混凝土試塊制作未振搗密實,養(yǎng)護管理不善,或養(yǎng)護條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條件養(yǎng)護時,早期脫水或受外力砸壞。
2、防治措施
2.1水泥應有出廠合格證,新鮮無結塊,過期水泥經(jīng)試驗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徑、級配、含泥量等應符合要求,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證計量準確,混凝土應按順序拌制,保證攪拌時間和拌勻;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凍,冬期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強度達到30%以上,礦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強度達到40%以上,始可遭受凍結,之前必須按冬期施工技術規(guī)范做好防凍工作,并按施工規(guī)范要求認真制作混凝土試塊,加強對試塊的管理和養(yǎng)護。
2.2當混凝土強度偏低,可用非破損方法(如回彈儀法,超聲波法)來測定結構混凝土實際強度,如仍不能滿足要求,可按實際強度校核結構的安全度,研究處理方案,采取相應加固或補強措施。
混凝土工程工后缺陷修復,僅是在其不影響使用的情況而采取的一些補強、補救措施,要減少混凝土工程施工而產(chǎn)生的質量通病,只有在施工工藝上不斷地進行改進,選取合理的施工配合比,同時教育作業(yè)人員增強責任心,嚴格按施工規(guī)范及操作規(guī)程。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