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 > 建筑文苑 > 文苑漫步 > 正文

如何確定建筑外窗遮陽系數(shù)

2010-11-22 13:34  來源于網絡  【  【打印】【我要糾錯】

  1引言

  建筑遮陽比較復雜,包括了建筑外遮陽、窗遮陽設施、玻璃遮陽、建筑內遮陽等。這些遮陽措施都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均可以滿足遮陽的需要。

  建筑的外遮陽是非常有效的遮陽措施。它可以是永久性的建筑遮陽構造,如遮陽板、遮陽擋板、屋檐等;也可以是可拆卸的,如百葉、活動擋板、花格等。這些遮陽構造在傳統(tǒng)建筑中使用是很普遍的。

  降低玻璃的遮蔽系數(shù)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隨著玻璃鍍膜技術的發(fā)展,玻璃已經可以對入射的太陽光進行選擇,將可見光引入室內,而將增加負荷和能耗的紅外線反射出去。玻璃系統(tǒng)遮陽已經成為現(xiàn)代建筑遮陽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內遮陽和窗戶遮陽設施也被廣泛采用,有時在建筑造型的限制下,內遮陽和遮陽設施的設置還是必須采取的唯一選擇措施。

  以上這些遮陽設施的應用無疑會降低太陽輻射的得熱量,但減少多少,怎樣評價這些遮陽措施的效果卻還沒有明確的標準。

  在《夏熱冬冷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中規(guī)定外窗(包括陽臺門透明部分)面積不應過大,外窗宜設置活動外遮陽;《旅游旅館建筑熱工與空氣調節(jié)節(jié)能設計標準》規(guī)定主體建筑標準層窗墻面積比不宜大于0.45,非嚴寒地區(qū)外窗玻璃遮陽系數(shù)應小于0.60,或采取外遮陽措施;《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空調建筑的向陽面,特別是東、西向窗戶,應采取熱反射玻璃、反射陽光涂膜、各種固定式和活動式遮陽等有效的遮陽措施;《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空調房間應盡量減少外窗的面積,并應采取遮陽措施。但以上標準均未提出遮陽系數(shù)的相關定義和計算方法。

  所以,如何確定遮陽系數(shù),尤其是許多措施的綜合遮陽系數(shù),的確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也是一個必須盡快解決的問題。

  2遮陽系數(shù)的定義

  2.1與負荷有關的遮陽系數(shù)

  空調負荷計算和空調節(jié)能計算不同:負荷計算時是計算太陽得熱的峰值,而節(jié)能計算時是計算整個夏季的太陽得熱能耗。

  在進行負荷計算時,根據《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給出的計算條件計算,由太陽高度角、方位角及直射、散射強度計算可以計算出遮陽系數(shù)。

  節(jié)能計算時則要采用標準氣象年進行全年的計算,與節(jié)能有關的遮陽系數(shù)只是一個等效值。

  在空調負荷計算時,透過窗的熱流計算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Se——窗玻璃的遮蔽系數(shù);

  Sf——窗框的遮陽系數(shù);

  Cw——窗的外遮陽系數(shù);

  Cn——窗的內遮陽系數(shù);

  DF——日射得熱因素。

  這樣,在空調負荷計算時,遮陽系數(shù)的定義建議如下:

  式中:SZ.F——窗與負荷有關的總(綜合)遮陽系數(shù)。

  2.2與節(jié)能有關的遮陽系數(shù)

  空調的節(jié)能計算與采暖不同,由于它是采用動態(tài)方法,因而只能通過動態(tài)的計算軟件進行分析計算。遮陽系數(shù)是隨著太陽位置的改變而改變的,每個時刻都是不同的,沒有一個固定值。所謂與節(jié)能有關的遮陽系數(shù)是一個等效值(或當量值),不是在某一時刻所存在的數(shù)值。與節(jié)能有關的遮陽系數(shù)只能根據節(jié)能計算來反算出一個固定的“當量值”。

  在節(jié)能計算時,窗的綜合遮陽系數(shù)的定義建議如下:

  式中:SZ.E——窗的綜合遮陽系數(shù);

  Se——窗玻璃的遮蔽系數(shù);

  Sf——窗框的遮陽系數(shù);

  Mw——窗的外遮陽系數(shù);

  Mn——窗的內遮陽系數(shù)。

  一般按慣例,不將內遮陽作為參與節(jié)能計算的措施,主要是因為政府在審批時不易控制。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