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造價工程師《土建》知識點解析(2)
21.實心磚砌的組砌方式有:一順一丁式、多順一丁式、十字式、全順式、兩平一側式18;
22.空心磚的組砌方式分有眠和無眠兩種,其中有眠空心磚墻有:一斗一眠、二斗一眠、三斗一眠;
23.在墻身中設置防潮層的作用是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礎墻上升和勒腳部位的地面水影響墻身;它的作用是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持室內干燥衛(wèi)生,防潮層設室內地坪以下60mm處;當室內墻體內側地坪不等高時,在每側地表下60mm處,防潮層分別設置;
24.勒腳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水對墻面的侵蝕,從而保護墻面,保證室內干燥;
25.在建筑物四周設置明溝適應于降水量大于900mm的地區(qū),散水適應于降水量小于900mm的地區(qū),寬度一般為600-1000mm;坡度3%-5%;
26.圈梁是沿外墻、內縱墻和主要橫墻設置的處于同一水平內的連續(xù)封閉梁。它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空間剛度和整體性,增加墻體穩(wěn)定,減少由于地基不均勻沉降而引起的墻體開裂,并防止較大振動荷載對建筑物的影響;圈梁分鋼筋混凝土圈梁和鋼筋磚圈梁兩種;
27.鋼筋混凝土圈梁寬度一般同墻厚,對墻厚較大的墻體可做到墻厚的2/3,高度不小于120mm,常見的尺寸180、240mm.當遇門窗洞口斷開時搭接長度不小于1米;具應大于兩梁高差的2倍;
28.構造柱豎向加強墻體連接,與圈梁一起構成空間骨架,提高了建筑物的整體剛度和墻體延性,約束墻體裂縫的開展,從面提高建筑物承受地震的能力;
29.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它的作用是保證房屋在溫度變化、基礎不均勻沉降或地震時能有一些伸縮,以防止墻體開裂,結構破壞;
30.伸縮縫主要作用是防止房屋因氣溫變化而產生裂縫。其做法為:沿建筑物長度方賂每隔一定距離預留縫隙,將建造物從屋頂、墻體、樓層等地面以上構件全部斷開,基礎因受溫度變化下,不必斷開。伸縮縫隙寬度20-30mm,縫內應填保溫材料;
31.當房屋相鄰部分的高度、荷載和結構形式差別很大而地基又較弱時,房屋有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開裂,沉降縫基礎也要斷開;寬度按房屋層數(shù)定:二、三層時可取50-80mm;四、五層時可取80-120mm;五層以上不應小于120mm;
32.地震區(qū)設計多層磚混結構房屋,為防止地震破壞,應用防震縫將房屋分成若干形體簡單,結構剛度均勻的獨立部分。防震縫一般從基礎頂面開始,沿房屋全高設置;
33.煙道與通風道構造基本相同,主要不同之處是煙道口靠墻下部,距樓地面600-1000mm;通風道道口靠墻上方,離樓板底約300mm;
34.加氣混凝土砌塊墻沼無切實有效措施,不得在建筑物±0.000以下,或長期浸水;干濕交替部位,受化學侵蝕的環(huán)境,制品表面經(jīng)常處于80C以上高溫環(huán)境;規(guī)格有:600*250mm;600*300mm;600*200mm三種;加氣砼外墻墻板有規(guī)格寬度600mm一種;
35.加氣混凝土墻板的布置,按建筑物結構構造特點采用三種形式:橫向布置墻板、豎向布置墻板和拼裝大板;
36.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墻身的施工工藝主要有大模板、滑升模板、小鋼模板三種,基墻身構造基本相同,內保溫的外墻由現(xiàn)澆混凝土主體結構、空氣層、保溫層、內面層組成;
37.裝配式外墻以框架網(wǎng)格為單元進行劃分,可以組成三種體系,即水平劃分的橫條板休系,垂直劃分的豎條板體系和一個網(wǎng)格為一塊墻板的整間板體系,三種體系可以用于同一幢建筑;
38.隔墻是分隔室內空間的非承重構件,隔墻類型很多可分為輕骨架隔墻、塊材隔墻、板材隔墻三大類;
39.由柱、縱梁、橫梁組成的框架來支承屋頂與樓板荷載的結構,叫框架結構;由框架、墻板和樓板組成的建筑叫框架板材建筑。框架建筑的基本特征是由柱、梁或樓板承重,墻板僅起圍護和分隔空韶山的構件,框架中間的墻叫填充墻,不承重,由輕型墻板作為圍護與分隔構件的叫框架輕板建筑;
40.框架的類型按所用材料分為鋼框架和鋼筋混凝土框架。前者自重輕,施工速度快;后者防水性能好,造價較低;鋼筋混凝土純框架,一般不宜超過10層;框剪結構可用于10-25層;更高的建筑采用鋼框架比較適宜;
![刷題寶](/upload/resources/image/2024/10/30/596480.png)
![2025年一級造價工程師招生方案](/upload/resources/image/2024/10/19/59621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