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分享,早日上岸!

掃碼了解并領取一造資訊及資料
當前位置:建設工程教育網 > 一級造價工程師 > 備考資料 > 復習資料 > 正文

2012年造價工程師考試《計價與控制》學習指導二(17)

2012-03-14 16:50  來源:  字體:  打印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類型繁多,具有共性的評價指標有:土地面積、建筑面積、使用面積、輔助面積、有效面積、平面系數、建筑體積、單位指標(m2/人,m2/床,m2/座)、建筑密度等。其中:

  有效面積=使用面積+輔助面積

  平面系數K=使用面積/建筑面積,該指標反映了平面布置的緊湊合理性。

  建筑密度=建筑基地面積/占地面積

 ?。?)居住建筑。

  1)平面系數:

  平面系數K=使用面積/建筑面積

  平面系數K1=居住面積/有效面積

  平面系數K2=輔助面積/有效面積

  平面系數K3=結構面積/建筑面積

  2)建筑周長指標:這個指標是墻長與建筑面積之比。居住建筑進深加大,則單元周長縮小,可節(jié)約用地,減少墻體積,降低造價。

  單元周長指標=單元周長/單元建筑面積(m/m2

  單元周長指標=建筑周長/建筑占地面積(m/m2

  3)建筑體積指標:該指標是建筑體積與建筑面積之比,是衡量層高的指標。

  建筑體積指標=建筑體積/建筑面積(m3/m2

  4)平均每戶建筑面積=建筑面積/總戶數

  5)戶型比:指不同居室數的戶數占總戶數的比例,是評價戶型結構是否合理的指標。

 ?。ㄈ┚幼⌒^(qū)設計評價

  小區(qū)是城市居住區(qū)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組織居民日常生活的比較完整和相對獨立的居住單位。小區(qū)規(guī)劃設計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居民的生活環(huán)境,同時也關系到建設用地、工程造價及總體建筑藝術效果。小區(qū)規(guī)劃設計的核心問題是提高土地利用率。

  1.在小區(qū)規(guī)劃設計中節(jié)約用地的主要措施

 ?。?)壓縮建筑的間距;

 ?。?)提高住宅層數或高低層搭配;

 ?。?)適當增加房屋長度;

 ?。?)提高公共建筑的層數;

 ?。?)合理布置道路。

  2,居住小區(qū)設計方案評價指標

  (1)建筑毛密度=居住和公共建筑基地面積/居住小區(qū)占地總面積×100%;

  (2)居住建筑凈密度=居住建筑基地面積/居住建筑占地面積×100%;

  (3)居住面積密度=居住面積/居住建筑占地面積(M2/ha);

  (4)居住建筑面積密度=居住建筑面積/居住建筑占地面積(M2/ha);

 ?。?)人口毛密度=居住人數/居住小區(qū)占地總面積(人/ha);

 ?。?)人口凈密度=居住人數/居住建筑占地面積(人/ha);

 ?。?)綠化比率=居住小區(qū)綠化面積/居住小區(qū)占地總面積。

  居住建筑凈密度是衡量用地經濟性和保證居住區(qū)必要衛(wèi)生條件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其數值的大小與建筑層數、房屋間距、層高、房屋排列方式等因素有關。適當提高建筑密度,可節(jié)省用地,但應保證日照、通風、防火、交通安全的基本需要。

  居住面積密度是反映建筑布置、平面設計與用地之間關系的重要指標。影響居住面積密度的主要因素是房屋的層數,增加層數其數值就增大,有利于節(jié)約土地和管線費用。

  三、設計方案評價方法

  (一)多指標評價法

  通過對反映建筑產品功能和耗費特點的若干技術經濟指標的計算、分析、比較,評價設計方案的經濟效果。又可分為多指標對比法和多指標綜合評分法。

  1。多指標對比法

  這是目前采用比較多的一種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使用一組適用的指標體系,將對比方案的指標值列出,然后一一進行對比分析,根據指標值的高低分析判斷方案優(yōu)劣。

  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指標全面、分析確切,可通過各種技術經濟指標定性或定量直接反映方案技術經濟性能的主要方面。

  這種方法的缺點是:不便于考慮對某一功能評價,不便于綜合定量分析,容易出現(xiàn)某一方案有些指標較優(yōu),另一些指標較差;而另一方案則可能是有些指標較差,另一些指標較優(yōu)。這樣就使分析工作復雜化。

  通過綜合分析,最后應給出如下結論:

 ?。?)分析對象的主要技術經濟特點及適用條件;

 ?。?)現(xiàn)階段實際達到的經濟效果水平;

  (3)找出提高經濟效果的潛力和途徑以及相應采取的主要技術措施;

 ?。?)預期經濟效果。

  2、多指標綜合評分法

  這種方法首先對需要進行分析評價的設計方案設定若干個評價指標,并按其重要程度確定各指標的權重,然后確定評分標準,并就各設計方案對各指標的滿足程度打分,最后計算各方案的加權得分,以加權得分高者為最優(yōu)設計方案。其計算公式為:

  S=∑Wi.Si(I=1~n)

  式中S——設計方案總得分;

  Si——某方案在評價指標i上的得分;

  Wi——評價指標i的權重;

  n——評價指標數。

  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避免了多指標對比法指標間可能發(fā)生相互矛盾的現(xiàn)象,評價結果是唯一的。但是在確定權重及評分過程中存在主觀臆斷成分。同時,由于分值是相對的,因而不能直接判斷各方案的各項功能實際水平。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責任編輯:奮斗吧
為您推薦

閱讀排行

更多
2025一造輔導

免費視頻

更多
  • 一級造價工程師考試
    建設工程造價管理

    達江老師

  • 一級造價工程師考試
    建設工程計價

    李娜老師

  • 一級造價工程師考試
    建設工程造價案例分析(土建)

    王英老師

  • 一級造價工程師考試
    建設工程造價案例分析(安裝)

    陳江潮老師

免費題庫

更多

免費資料下載排行

更多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