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 > 專業(yè)資料 > 施工方案 > 正文
2012-09-28 14:10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一、工程概況
××繞城公路屬于一級汽車專用公路,A3段樁號自21+600至27+300,全長5700m,沿線有四處穿越××公路,一處跨××鐵路,經過三條較大的溝渠,靠近與穿過五個村莊,在×××村部分房屋拆遷不到位。影響路基施工初期填土作業(yè)。因線路位于南京近郊、地上、地下管線較多,對橋、通道施工影響較大的有小石山、八機、萬家樓分離式立交橋的上水管以及23+007鐵路電話線、牛王廟立交橋高壓線等五處。
線路沿線地勢平坦,地質勘察報告提供,A3段位于崗地——崗地沖溝地貌上,在崗地沖溝內有另星透鏡體出現,據觸探孔資料。在22+355、23+650(及以北)25+300、27+290等,有淤泥質亞粘土、飽和呈流塑狀。承載力低,設計地基處理的有十二段其中23+500~24+040.采用塑料排水板預壓段(后改為粉噴樁處理),其余為堆載預壓段全長2588m占45%。
線路線型呈S形,有三條曲線即21+637.19~22+742.63、22+999.05~24+296.96、25+129.02~終點,曲線長4574m,占全長80%、曲線均設超高,但超高時過渡段不是在整個緩和曲線內設置。縱斷面在跨過寧杭公路的萬家樓分離式立交拆凸曲線上。至木段終點為1.9%下坡。至吳家墩為1.6%下坡。在25+000~26+60為0坡跨過寧蕪鐵路的五百戶立交橋。兩側分別1.1%。1.4%縱坡。
路基設計寬度24.5m,行車道與硬路肩寬10.5m橫坡2%,路肩寬0.75m,橫坡3%,中央分隔帶2.0,行車道為水泥砼路面,硬路肩為瀝青砼路面,路肩采用10cm后石灰土基層10cm厚瀝青砂面層。行車道、硬路肩基層、底基層分別為15cm、20cm二灰碎石,15c㎡0cm石灰土。硬路肩為5.0cm中料式瀝青砼。
路基土方設計挖方76574m3,填方590640m3,借土514066m3,水塘清淤11062m3,原設計提供借土場施工車輛必須通過其它公路,當地不同意借土,給土方調配增加一定難度。
主要構筑物:a、橋八座(后改為十二座)其中五百戶分離式立交橋由建設單位另安排施工單位。b、通道十一座(后改為十座);c、涵洞十八道(后改為十五道)被交道除五百戶分離式立交橋牛王廟小橋外,萬家樓橋為瀝青砼路面,農科院四座橋及吳家墩橋為水泥砼路面,其他四座分離式立交橋和十個通道路面為2.5cm瀝青表處。
二、路基土方施工幾點要求
。ㄒ唬┮话阋
1、設計路基寬度24.5m,設計要求路基土方施工寬填0.3m.軟土段考慮沉降因素另加寬填0.15~0.30m.路面0.55m以下的路堤寬度,一般路堤為26.75m,一般軟土段27.05m,插板、高填方軟土段27.35m.路基寬填在路基放線時可不考慮,只在上部逐漸增寬,但軟土段底面放線需考慮其沉降因素。路堤坡腳2m寬護道挖排水溝時應預扣減。
2、機械施工路面標高,初步擬定21+600~26+400施工至路面以下0.55m;26+400~27+300按路面結構圖至路中10.3m施工至路面以下0.55m.兩側低于路面0.45m.其路基寬度為25.5m.。
3、路堤施工標高預留沉降原則上按一級路段1%,軟土段1.5%填土高度預留沉降量,不足3cm可不計,小石山段可按指揮部提的20cm控制,預留沉降量不再考慮加寬。
4、施工質量的評定標準按交通部規(guī)定執(zhí)行,機械土方施工標高±10cm以內,路槽(拱)修整三米直尺1.5cm.壓實度0-80cm>95%不得有翻槳彈簧現象,路堤80cm以下>90%。交通部評定標準規(guī)定路基壓實度的合格率100%者為合格,不足100%者為不合格,路塹與零填方一般土質較好結構未被破壞,95%壓實度按0-30cm控制,否則按設計交底記錄翻松壓實深度80cm,局部軟土暗塘另做處理。
5、今年路基土方施工已完工程月報或土方工程報驗單(包括橋函回填土)必須附有合格的土方密實試驗表報,密實度不合格的路段必須補壓合格或返工重作,否則,不得提取工程進度款。
。ǘ┣寤
1、路堤基底土密實,且地面橫坡不陡于1:10時,應割長草;當路堤高度低于0.5m或軟土段,則應清除草皮、雜物5-10cm.
2、斜坡基底應清除草皮,陡坡開始臺階,機械開進新土過程中。必須將其松散土大范圍散開。
3、路堤基底為松土(耕土)時和路基設計補充數量表列出的地段,必須壓實;讐簩崙退佟㈧o壓的方式進行。
4、路基填土低于l.0m的基底范圍內,樹根應全部挖除,填土高度大于1.0m的可只挖(推)出主根,其坑穴用同樣土質填平壓實。
5、水塘、溝渠的填土應排水清淤(包括浮泥)再填土壓實,并設置必要的坡道,開見新土或整平。
……
詳情請下載附件:某繞城公路A段施工方案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