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4 14:44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摘 要:隱喻作為一種極其普遍和重要的思想情感表達方式,在文學藝術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樣在景觀設計中也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景觀的隱喻是通過場所傳遞給人的,場所是人和環(huán)境情感交流的橋梁,是環(huán)境對人的生理和心理交互作用的結果。場所的隱喻也是人通過認識環(huán)境本身,顯示出的精神和心理、情感態(tài)度或某種認知關系。本文的研究重點放在場所的隱喻這個角度上,通過剖析場所的隱喻特征和人的生理、心理需要,來啟示新的時代背景下環(huán)境景觀設計所具有的豐富情感特性和人文特征,是對景觀設計方法論的研究,是對人本主義的新詮釋。
關鍵詞:場所;隱喻;景觀;情感;人本主義
在環(huán)境景觀設計領域里,尤其是在國內環(huán)境景觀理論比較落后的當今,有相當長的時間里停留在對場所應該滿足使用者具有的物質功能分析和研究上,很少對環(huán)境場所具有的精神功能作細致的分析和探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環(huán)境場所的精神需要不斷增多,環(huán)境景觀設計應該把注意力更多地注意到環(huán)境的宜人性和情感性方面。注重場所本身所反映的情感特征,和使用者的情感、心理反映,因此景觀設計除應當具有一定功能滿足外,更應當注重整個環(huán)境帶給人們的精神滿足,反映更多的是景觀作為人生存和向往的人文關懷。
隱喻作為一種極其普遍和重要的思想情感表達方式,在文學藝術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樣在景觀設計中也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景觀的隱喻是通過場所傳遞給人的,是人和環(huán)境情感交流的橋梁,是環(huán)境對人的生理和心理交互作用的結果。場所的隱喻也是人通過認識環(huán)境本身,顯示出的精神或心理、情感態(tài)度或某種認知關系。實際上,隱喻也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類思維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在需要更多人文關懷的今天,隱喻在設計中的應用尤其顯得重要和多樣。信息時代的科技發(fā)展給予了設計者更多發(fā)揮場所隱喻的空間,將其拿出來進行分析和研究對于設計來說在新的時代下也同時具有現(xiàn)實意義。
1、場所應具有隱喻的特征
1.1 場所的概念
在二維世界中,我們關注的是如何協(xié)調好平面中各要素的相互關系,為進一步深化設計的概念,要集中注意力向功能的轉化,每一個容積或空間要素要從尺度、形狀、材料、色彩、質地和其他特征上考慮,以便更好地調節(jié)和表達自身用途。三維的構思形成了,屬于設計領域的場所概念也就產生了。
因此我們可以說場所是將人群吸引到一起進行靜態(tài)或動態(tài)的城市空間形式。場所可以成為物體最佳的背景或成為特定用途的環(huán)境;場所可以支配物體,使事物融入它獨特的空間特性中,也可以為事物所主宰,由物體獲得某些自身的本質;場所可以設計用來激發(fā)既定的情感反應或產生一系列預期的反應,這是場所的特性。
在景觀設計領域里,場所的概念在不斷地得到擴展。人同環(huán)境間的場所設計不是直接改進對象的物品,即景觀場所的設計對象不是以往的“物”,而是基于現(xiàn)代生活中,人同自身、人與人、人與環(huán)境相互關系所產生的新的關系設計。這些關系將成為景觀設計者在創(chuàng)造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和環(huán)境景觀之間的場所特性也在隨時代發(fā)展而發(fā)生著變化,高情感和高科技的今天,景觀的場所設計也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特征:
a.人與場所表現(xiàn)為一種互動: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各種各樣的信息進入人們的生活,作為人們身邊的環(huán)境也正在以全新的方式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b.實現(xiàn)人和場所交流的手段多樣性人和場所交流的手段呈現(xiàn)多樣性,人們可以通過視、聽、嗅、觸來使用各種感知能力來達到情感交流的目的。
c.更加注重情感的特性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和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從環(huán)境場所性角度中發(fā)生著根本的變化,人和環(huán)境之間的情感交流更重要的是從感性的角度來揭示。人們對環(huán)境的接受不僅要舒適自然,更要有趣,有個性,注重場所的這些特征,在設計的再現(xiàn)表達時具有更重要的意義。環(huán)境景觀的場所起著傳遞環(huán)境景觀和人之間橋梁的作用,要取得人的感情共鳴,那么場所就應該具備豐富的感性內涵,F(xiàn)代人們需要的是情感的環(huán)境,而隱喻作為感性情感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情感環(huán)境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手法,在場所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把它拿來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1.2 隱喻的概念隱喻一詞是屬于語言學范疇的,它最早是語言學的一種修辭手法。它來源于希臘語metaphora.從詞的語言修辭上看,“隱喻”在希臘文中的意思是“意義的轉換”,即賦予一個詞它本來并不具有的意義;或者,用一個詞表達它不能表達的意義。在語言學中,隱喻首先被看成是對語義、語法、邏輯正常規(guī)律的違反,目的在于產生新的意義。在設計領域,景觀設計中場所的隱喻并非像語言范疇內講的修辭意義,而應當納入景觀場所系統(tǒng)的分析中。景觀設計有著自己的設計語言,景觀的隱喻是建立在對場所的認識基礎之上的,隱喻在景觀中的意義必須依附于場所的概念。
1.3環(huán)境景觀的場所應具有隱喻的特征作為環(huán)境景觀與人感知反應之間的關系場所,其提供的信息是復雜的,可以分為功能性和隱喻性的兩大類別。
功能性一般常見于整個場所的各種標志或與整個景觀使用功能聯(lián)系起來的某些部件,這些單元具體而形象,沒有什么意象可言,因為它就是要一下子把信息全部告訴給人們,毫無保留。有些帶有指示性的也借助文字或抽象圖形與其一道作用,使意義更加明確,更容易讓人理解。如整個環(huán)境中導向系統(tǒng)和休息的座椅,簡潔容易讓人接受,在環(huán)境景觀在供人們使用時,給人們的啟示不僅局限在對含義或參與方式的引導,它同時用隱喻的方式向參與其中的人暗示著設計師對美的訴求。這尊名為《色彩景觀》的雕塑中,建筑和藝術合力創(chuàng)造了一個子宮狀的場所,橢圓形的開口連接了近百個鮮艷的小室,在日光下形成一個色彩和空間的迷宮,更啟發(fā)著人們對生命和美好的思考,這種有豐富隱喻的空間場所必會受到人們的喜愛。暗示著整個環(huán)境的人文關懷。景觀場所的暗示由環(huán)境的構成和參與的方式說明環(huán)境景觀本身以外的東西,它所反映的通常是文化內涵、意象、心理感受、價值取向等較為高層次的信息,也就是所說的隱喻。在設計過程中隱喻作為一種設計手法,借助隱喻,景觀的靈魂由景觀本身存留下來。設計師對世界的認識、人類思維的特性、價值取向以及行為方式,都會通過隱喻呈現(xiàn)在設計作品中。
美好的生活是因為由人們身邊美好事物的集成讓人們獲得體驗,讓人們愉快地接受和欣賞到設計師的思想,參與到景觀中來本身就是一種美的享受,這些場所有著豐富的隱喻特征將會成為人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當然這些都需要設計師對場所認知做出充分和適當?shù)谋磉_。
2、人對景觀場所的基本心理需要
2.1人的心理需要隱喻一詞的作用是引起人們的一種心理活動,如果單純談場所是沒有意義的,必然流于空洞,對場所的研究必須以人為本才具有意義。設計的目的在于滿足人的自身生理和心理需要,需要成為人類設計的原動力。人有感覺和情感。人的精神世界是十分豐富的,人的心理和精神需要是變化和永無止境的。人的各種需要不斷地產生,同時也應當不斷得到滿足,新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也不斷地出現(xiàn)。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四十年代就提出人的“需要層次”說,這一學說對行為學以及心理學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影響。他認為人有生理、安全、交往、尊重以及自我實現(xiàn)等需求,這種需求是有層次的。最下面的需求是最基本的,而最上面的需求是最有個性和最高級的。不同情況下,人的需求不同,這種需求是會發(fā)展變化的。當?shù)蛯哟螞]有得到滿足的時候,不得不放棄高一層次的需要。雖然人本身所具有的復雜性而常常同時出現(xiàn)各種需求,也并不是絕對按照層次的先后去滿足需求的。但這種學說對我們認識人的心理需要仍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環(huán)境景觀的參與者在不同階段對環(huán)境場所有著不同的接受狀態(tài)和需要。對景觀來說,首先起碼是人在場所的使用功能上得到需求和滿足。然后從整個場所的精神層面上得到審美、心理上的人文關懷。景觀是研究人與自身、人與人和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藝術,因此,滿足人的需要是設計的原動力。
在Showe Memorial 公園中,大部分的區(qū)域是為兒童設計的,可見地面上是一個復雜的迷宮圖案,孩子們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玩耍,這是個為兒童精心設計的原始空間,有些地方像一個洞穴,孩子們可以在這里捉迷藏或玩耍,我們可以看到其是符合兒童心理特征的。
2.2人和環(huán)境場所之間是一個滿足與平衡的過程滿足人的心理平衡是人類最基本的精神需求。隨時代的不斷進步,不僅物質技術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社會文化、人的精神世界等上層建筑的發(fā)展也與其同步。在現(xiàn)代社會,技術越進步,這種平衡的愿望越強烈。人是需要高情感的,我們的社會高新技術越多,我們就越希望創(chuàng)造高情感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更多的人文關懷,這種滿足和平衡作為引導人類生活環(huán)境的設計來說,更是責無旁貸了。
當然,如何在設計作品中體現(xiàn)人文感,隨時代發(fā)展設計師也用不同的方式詮釋著。事實上,當科技剛給人帶來巨大生產力的時候,人們對科技無比的崇尚,高技派以夸張的隱喻來表現(xiàn)高科技的魅力。但隨生產力的進步人們更喜歡一種創(chuàng)造詩意的場所。未來的社會環(huán)境,景觀的發(fā)展必然是高科技和高情感并重,高情感的體現(xiàn)也同時體現(xiàn)了設計師對參與者生理、心理需求的全方位關懷。設計大師David Stevens設計的金字塔形雕塑,他將不銹鋼、水和郁金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水流過金字塔地表面,與纖細地花朵形成鮮明的對比,并給不銹鋼的硬邊及高強度的反光表面賦予了生機。
雖然人類高級的精神需要的滿足不一定通過自身環(huán)境來實現(xiàn),但作為人來生活環(huán)境的主要載體——場所,它在滿足人類高級的精神需要、協(xié)調、平衡情感等方面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而隱喻作為一種場所人文化的手段,在社會發(fā)展的今天也充當著環(huán)境和人之間的平衡劑。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3、隱喻的特征
設計應該超出純粹的形式和色彩的表達,表現(xiàn)的更應該是環(huán)境場所中對生命和靈魂的揭示。設計應該成為連接技術和人文文化的橋梁,我想詩意情感的表達是優(yōu)秀作品中共有的特征。在景觀設計中應該追求的是“具有生命力的,應該是人性化的,有生機與溫暖,反映人文特質的。”這樣一種境界。而這樣的景觀設計應當具有豐富的隱喻特征。Shunmyo Masuno設計了位于Tsukuba市的國家金屬、科學及技術研究所的廣場。這本是科學家聚會的地方,但Shunmyo Masuno設計景觀的用意遠不止于此。這是一個能激發(fā)工作靈感的地方。凸顯該廣場精髓的是那些散落在白堊質景觀上的大石頭,并對這些石頭進行重新的布局,這處景觀成為傳統(tǒng)禪宗的現(xiàn)代揭示,但這里的多層大巖石蘊涵的并非日式景觀,而是喻意了個人的生命。設計師認為每塊巖石都“堅固而鋒利”,這代表著研究者的精神與鑒定的意志,并讓所有的巖石指向建筑,該景觀的主旋律是純潔的。石頭經雨打風吹,逐漸地被“凈化”。這種變化過程要經過一段時間,暗示著艱苦環(huán)境可以凈化人的精神。該景觀的主色調白色在佛教文化中是純潔的象征。在佛教哲學中,自然的力量使舊的思想重新煥發(fā)生機并恢復精神的純潔,暗示著研究者能在這里實現(xiàn)精神上的更新。
在設計中,探求形象和表達方式以求得意義,意義是我們追求創(chuàng)作表達所要求達到的境界,古語中“象生于意,立象求意”我想是很形象的表達。具體的形象我想是設計者從事創(chuàng)作和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在具體中創(chuàng)造一個什么樣造型的問題。對于景觀設計來說,這種形象也是場所的概念,造型雖然受到很多條件的制約如環(huán)境、材料、技術等,但總會含有本質的東西,即設計品的內涵。意義是我們追求創(chuàng)作具體造型的最終表達,是設計的外延,意義和造型是相互辨證的關系,如“象生于意”即立意為先,形體為最后的表達。“立象求意”,不管具體形象是什么,最終都是為意義服務的。
在文學作品中,優(yōu)秀的作品無論你怎么去探究它都是探究不到底的,我想它同樣適用于設計領域。
4、場所的隱喻性
4.1場所隱喻的經驗性隱喻是從日常生活中取出的。除了用已經知道的東西當作藍本外,沒有其他方法想象不知道的事物。
場所的對象是人,所以隱喻的產生全賴于人的感受,也只有人能夠感受到。人能夠理解產品的隱喻必然存在一定的理論基礎。當場所的參與者遇到某個有著豐富意境的場所時,自己本能地會構成一副直覺的畫面,隱喻的意境在表面上會直接而輕松的表現(xiàn)出來,但是在它背后卻隱藏著觀察者全部的生活體驗,包括他的信仰、偏見、記憶、愛好,從而不可避免地產生情感、理解、想象。日本設計師川裕子在京都文化中心設計的遮陽造型,是對樹和人的全新詮釋。給人一種新奇而美好的回憶,能給人一種舒適輕松的感覺,是優(yōu)秀的設計作品。
人從誕生開始,就生活在豐富多彩的世界中,并通過自己的感受,不斷地達到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人的六大感覺為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和神經感覺。景觀的場所是如何傳達信息,人們又是怎樣接受這些信息的?這里完全依賴人們的感知經驗。這些感知受外界映像以及聽覺等影響,引起人們的大腦達到不同程度的記憶,成為一種潛意識,并會不斷的積累,有一天會成為判斷審美的標準。當一個人的感知經驗得到擴展,具備了一定審美知覺時,從環(huán)境中的視覺形式中所得到的就越來越多,他才可能理解場所形式的內涵和意義,才可能感知到環(huán)境場所中的隱喻?梢婋[喻是更深層次的表達方式,直接與人的內心相連,所以也成為“旨在能夠喚起詩意”設計的主要手法。到目前為止已經出現(xiàn)了許多帶有隱喻的作品,有人也稱這些為真正的藝術品,因為它能夠喚起人的二度思考。
4.2場所的隱喻的文化性隱喻的文化性是對景觀場所人文特質的重新解釋,它給予人們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并是對原有文化的一種延續(xù)。象這樣的優(yōu)秀設計很多,巴黎特拉維特公園,在總體設計上背離了傳統(tǒng)的公園布局,但它是同巴黎的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的。由美國景觀設計師丹。凱利設計的噴泉廣場,其布局模仿了17世紀法國庭院的形式,由于該設計融入了現(xiàn)代派建筑的細節(jié),因此它在形式上不折不扣地擁有20世紀的風格。在這里也表達我對他深深的敬意。
對于設計師來說,帶有某種主觀或客觀的能動感覺和意識,以及個人思維的背景,自然會在設計作品中流露出多種的表現(xiàn)形式。我們可以通過對環(huán)境景觀場所設計來印證自己有限的價值、觀念等。用隱喻來強調參與者個人的文化要求,通過這種方式使景觀成為意義深遠的設計。好的設計能帶給我們許多思考和夢想,它應給人心靈的震撼和美好的情感回憶。說明隱喻是有一定的文化環(huán)境為基礎才能發(fā)揮作用的。隱喻具有這種文化屬性,它和其他文化藝術一樣具有傳承民族文脈的特性。因此我們應該了解更多的表現(xiàn)語言,將自己的設計作品納入特定的文脈中去考慮,對各種表現(xiàn)語言了解的越深入和全面,對形式的應用才會得心應手。這樣的使用隱喻才能被接受,意義的作用才能發(fā)揮。
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景觀環(huán)境中得到極大的體現(xiàn),從壯美大地的自然風景、迪斯尼樂園的幻想王國到日本禪林寺院中的枯山水、德國萊因河畔的叢林中古堡,F(xiàn)代景觀設計,深刻反映出人們的自然觀念和生存狀態(tài),對自然的各種不同認識理解和文化的差異,導致了完全不同的景觀產生。日本過去一直深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影響,但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也孕育了大和民族獨特的文化。從傳統(tǒng)的城市格局定式到市民的生活場景的多樣,都反應了他們對自然的感悟,純凈與禪宗和茶道有著一種契合。敏感與細膩自然景觀的相對單一,造就了日本人對自然的敏感和細膩的表現(xiàn),把平凡的自然景觀的變幻投射到精心組織的園林景觀中,使景觀的藝術得以升華。
景觀設計只有扎根于人類根本的傳脈和各種傳統(tǒng)文化當中,才能產生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意義。我們發(fā)現(xiàn),不管社會怎么發(fā)展,人們都有一種追求美好的情感,真和善都是為了美,人們對美的追求從未停止過,所以人們才漸漸明白了高尚和完美的含義。這種感覺和感情構成了人類的傳脈。我們所說的“天人和一”的思想,就是把人的有限認識投射到更廣泛的范圍中,自然的“天”和人造的“物”,就被賦予了肯定的價值和意義,也包含了人的道德和豐富的情感。這種思想是我國文化傳統(tǒng)的精髓在環(huán)境景觀中的體現(xiàn)。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社會里,信息語言、網絡文化已經成為我們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設計如何反映文化,如何引導文化,如何延續(xù)文脈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環(huán)境景觀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應該需要的是人性化和情感的表達,“以人為本”的環(huán)境景觀必然要滲入更多的民族風格和人文特色,蘊涵人類文化傳統(tǒng)的理念和價值觀。因此將文化傳統(tǒng)重新詮釋于現(xiàn)代社會的景觀設計中將有利于國內景觀設計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4.3隱喻在景觀場所設計中的理解我認為每一種視覺樣式,一副繪畫、一座建筑或者一個茶杯都可以說是一種表述。它們在不同的程度上對人類存在的本質做出說明。景觀設計的場所形式也是一種視覺樣式或一種使用方式,也是一種表述,有著豐富意義的作品本身是有性格的,讓人感受到它的意境的。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領略到這種意境,每個人的感受都是個人性格、情趣以及生活經驗的返照,而每個人的這些又是不同的。所以,場所的隱喻具有多種的理解。也會造成不同參與者對隱喻所產生的意境的不同認識。這種現(xiàn)象也是由很多因素所決定的,如時間、地域文化性等。但我認為好的設計所提供的情感并不能用個詞匯來解釋,而且對于人們產生情感的環(huán)境場所中變的更為復雜,環(huán)境景觀中的隱喻應當具有多種理解。
5、隱喻在景觀場所設計中的應用場所中的隱喻是對設計思想的增強
隱喻作為一種觀念必然應當作用于具體的景觀設計中才具有意義。把隱喻體現(xiàn)在景觀設計的場所中本身就是一種實踐過程。我們如何將設計前的立意最終在整個場所性中體現(xiàn),如何將最終意圖體現(xiàn)出來,是我們設計最需要解決的。我們設計者的想象、實際作品中的意象和參與者的最終感受是設計的三種不同形態(tài)。如何做好設計對象的隱喻是對設計思想的增強。在新幸橋廣場中,參觀者在體會生命時,更領略到設計者深厚的設計底蘊。象征生命的雕塑環(huán)境,是設計師精通設計手法的體現(xiàn)。
通過上面的論述,反映人們對理想生活的向往有著一個共同的標準。隱喻是連接環(huán)境與人情感之間的橋梁。通過對人心理滿足的分析,得出環(huán)境和人之間是一個平衡過程,需要隱喻這種情感表達方式來平衡。
現(xiàn)代的信息社會中景觀的作用在改變,但都反映在人們對理想生活的向往。本文是對景觀設計方法論的思考,對現(xiàn)在設計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于我們設計者來講要不斷的演練、比較與洞察,學習交流其他的信息與經驗,具備創(chuàng)作美的能力。才能創(chuàng)作出更能體現(xiàn)人本主義的作品。
參考文獻:
。1]維勒格,蘇柳梅編著。德國景觀設計 . 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杰墨克,梅茲等編著。場所設計。大連 .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3]柯爾編著。物理與頭腦相遇的地方。長春。長春出版社出版。2002.3
。4]徐潔,龔華編著。美、日、德景觀設計比 . 時代建筑。2003
。5]朱寧嘉撰寫。隱喻與設計。2001
[6]汪曉春撰寫。界面的隱喻。2002
[7]西蒙茲編著。 場地規(guī)劃與設計手冊。 第三版。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0
。8]普萊曾特編著。 景觀設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
[9]王立山編著。 建筑藝術的隱喻。 廣州 . 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10]劉玉杰編著。 現(xiàn)代景觀規(guī)劃設計詮釋——由西蒙茲的《景觀設計學》談起。 中國園林。2002
。11]張達利編著。 尋找隱喻的設計師 . 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2002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