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9 09:58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如果你有敏銳的思維,專業(yè)的技能,犀利的文筆,那么,你可以被稱為一名合格的策劃人;
如果你有敏銳的思維,專業(yè)的技能,犀利的文筆,還有良好的心態(tài),契合的溝通,那么,你可以被稱為一名優(yōu)秀的策劃人;
如果你有敏銳的思維,專業(yè)的技能,犀利的文筆,還有良好的心態(tài),契合的溝通,更有獨到的客戶服務和管理能力,那么,你才可以被成為一名卓越的策劃人。
通過對多年來從業(yè)經歷的回顧和總結,對每一個項目的得失分析中,提煉出了客戶服務和項目管理的幾點想法,在此與合格的、優(yōu)秀的和卓越的“外腦”共勉:
溝通比方案更重要
對于策劃人來說,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方案得不到執(zhí)行,項目“流產”。對于目前而言,市場上不缺少所謂的“方案”,就像任何人都可以說“我懂營銷”。但能夠得到執(zhí)行并適合客戶的方案缺顯得越來越少。個人認為:問題的節(jié)點并不一定是方案本身的問題,而是溝通不到位。
這里要說的溝通不到位,并不是我們要順應著客戶的思想做方案,也不是脫離了市場做方案。而是要在做方案的同時,考慮如何與客戶溝通,才能使適合的方案得到執(zhí)行;結合客戶的現(xiàn)實情況,在執(zhí)行過程中,客戶會出現(xiàn)哪些顧慮,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方案溝通“散文化”
個人認為:可以把方案看成是一片“議論文”和“說明文”的結合體。策略的提出是一個論證的過程,市場如何操作是一個說明的過程。但如果單純地論證或說明會顯得枯燥,是一種灌輸式溝通,其一,客戶無法在極短地時間內理解方案;其二,對于成套的營銷理論,客戶不比我們懂得少,只是他無法用精準的術語表述出來,事實上,他們更不希望我們用專業(yè)的術語去描述他們已經知道的理論。
這就需要我們在提案環(huán)節(jié)上,不應該就方案講方案,需要在論證和說明的過程中,加入散文的成份在里面,將溝通方式抒情化、故事化、自然化,便于客戶的理解和認知。這一點需要結合個人的風格進行融會貫通,在不斷的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
方案溝通“技巧化”
這里所說的技巧化,是當我們的策劃思想與客戶的原有想法發(fā)生偏差的時候,我們不要輕易直接去說對與不對,好與不好,要引導客戶去理解并接受,為什么要這樣去做?
毋庸置疑,任何一個客戶找到營銷策劃公司、廣告或公關公司之前,自己的腦中都會有一定的想法,一定方向和目標,也許是由于不成熟,也許是想通過他人來證明自己的想法,也許是借助“外腦”的力量來推動內部的執(zhí)行……,總之,凡是找到我們的客戶,都是有一定想法的客戶,否則,就沒有找“外腦”的必要了。
客戶的想法在我們看來,也許過于片面,不夠系統(tǒng),也許與自身的條件不符,好高騖遠;也許有些落后和陳舊,不夠創(chuàng)新;也許過于謹慎和保守,不敢冒進……,無論怎樣,我們都不要放他們原有的想法而不顧,否則成為后期方案執(zhí)行最大的障礙。
以曾經操作過的一個項目為例:由于該項獨特技術和獨特的成分能夠研發(fā)出N種不同的產品,那么,就注定了我們會有N種不同的市場領域選擇。比如說:按照成分對應的功效,可以生產出A、B、C三種不同的產品,按照常規(guī)來講,我們首選的應該是產品功效最強的A產品所對應的市場領域,但是,在方案中,我們選擇的是功效居中的B產品所對應的市場領域。在方案制作中,我們考慮到了客戶會對這方面提出質疑,因為前期的企業(yè)訪談中,客戶方的中高層已經透露出的想法就是要進軍A市場領域。所以,在方案制作中,我們在論證進入B市場領域的同時,重點講述了首要的選擇是B不是A的原因。
這個原因也是技巧性的與客戶溝通并使之接受的。從營銷的專業(yè)角度看,這是因為:消費者對A所對應的領域的認知與A自身的功效概念不對稱,這種市場領域認知度不夠,就導致了整個市場的需求不夠,作為一個新品牌,新產品,當然無法去承擔起教育和引導消費者的重任,那么,我們要選擇認知度相對較高的領域——B所對應的領域,雖然該領域競爭比A領域要強,但一個事實是:該領域并沒有一款產品能滿足消費者的功效需求。我們要做的是,依靠B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認知的提高,提升企業(yè)品牌的認知,從而,實現(xiàn)進軍A領域,充當引導者和教育者的角色。這樣去與客戶溝通,沒有問題,但客戶也許無法理解,我們舉了一個例子(對方老總是學醫(yī)出身,如果是學IT或經濟的,我們就換例子了):從醫(yī)學的專業(yè)上說,上火和發(fā)炎是中西醫(yī)對一件事情的不同說法,但是老百姓不知道,在他們的認知中,發(fā)炎的問題比上火要嚴重,發(fā)炎的是身體的某一個部位而上火不是。所以,我們日常會說:“你是不是上火了。”而不會說“你是不是發(fā)炎了。”他們更多會在日常中選擇祛火類藥而不是消炎藥,
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客戶理解并接受我們的選擇,同時,也自然地調整自己原有的想法和思路。
感性相處,理性做事
從前期的溝通,診斷,調研到后期的提案,輔助執(zhí)行,這一系列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與客戶隨著“朝夕相處”而拉近彼此的關系。一方面,是客戶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們的“能耐”或是盡全力為他做好策劃和服務而有意拉近;另一方面,是由于性情相投,成為了真正的朋友,即使是合作結束,也會保持聯(lián)系。
然而,無論是上述哪一種情況,在項目合作期間,都要保持好的心態(tài),不以客戶對己的“關照”多與少而喜或悲,也不以客戶“關照”的多與少而盡全力與否,更不要在客戶的“關照”之下,感性做事,通過給予客戶承諾和保證以換取客戶更大的“關照”。越是承諾和保證越多,失去的越多,我們更需要的是用專業(yè)和實力去“征服”客戶,敢于在現(xiàn)實面前對客戶說“不”,這樣才會贏得客戶的尊重。
當“外腦”,需要會喝酒,因為不可避免要在合作過程中進行“酒文化”的交流和比拼。這次的項目服務,也未能逃過“酒文化”的比拼和交流。那是在市場執(zhí)行方案提交后,客戶的興奮拉開了這場“酒文化”比拼的序幕,你來我往幾個回合,大家便開始稱兄道弟、口無遮攔。一位當?shù)貜V告公司(主要做后期的媒體代理和廣告執(zhí)行)的朋友,在幾杯白酒下肚和幾句甜言入耳后,非常鄭重地端起酒杯,站起身,“笑容可掬”地對客戶說“X總,您放心,有幾位專家在,這個項目絕對沒問題,我會拼命也要把這個項目做好。”當時差點暈倒,“絕對沒問題”、“拼命”……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