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 > 建筑文苑 > 文苑漫步 > 正文

海南:文昌數(shù)百年古宅“九牧堂”

2015-01-20 15:01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  【打印】【我要糾錯】

  高墻深院,直弄幽巷,青磚黛瓦,斑駁粉墻,飛檐翹角,所有的建筑都透著一種古老滄桑的味道,布滿了歲月的痕跡,任數(shù)百年來風云變幻。

  從車水馬龍的城市走進十八行村,仿佛進入了一座明清古城,有種穿越時空的錯覺,仿佛從顏色鮮亮的五彩世界走進了一張老舊的黑白照片里面,時間在這里像是凝固了一般,所有的一切都慢了下來。

你

  古村芳名百世傳揚

  “六百年古村千載流芳,十八行芳名百世傳揚”。從對聯(lián)中,我們可以讀出十八行村厚重的人文底蘊。

  十八行村是我省現(xiàn)存明清建筑規(guī)模最大的古村。歷經數(shù)百年,這些明清風格的傳統(tǒng)古民居,保存較為完好,仍然原汁原味地保持著古樸風貌。該村以建筑布局獨特、古建筑規(guī)模宏大、遺存文物眾多而在海南民居中脫穎而出,2010年被選為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日前,十八行村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

  十八行村的村民大多為林姓,現(xiàn)有66戶人。村中的居住人口較少。清末和民國初年,村里陸續(xù)有人遠渡重洋,去南洋(東南亞)謀生。因該村有半數(shù)人口僑居海外,90%的村民是僑眷,故又被稱為著名僑鄉(xiāng)。

  明朝正統(tǒng)年間,十八行村的祖先林氏從福建莆田遷居此地,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村中現(xiàn)在還屹立著一棟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的名為“九牧堂”的古宅。

  走進村子,頓覺“古”風撲面。走進村口,一個寬敞的廣場映入眼簾,這是十八行村的正中央。廣場后面,最古老的第一行老宅已經倒塌了幾間,殘垣斷壁前只留下清初時期曾在江西高安縣任知縣的林運鑫在世時所用的石制上馬臺、石制大水缸、石制抱鼓石、石制馬槽、石制門牌等雕工精美的制件。

  那一對抱鼓石,不知在風雨中靜靜地坐了多少年,仍然保存完好。抱鼓石上呈鼓形,鼓下為蓮花座,鼓面直徑約1米。抱鼓石,在古代大多豎立在官府門前,是中國宅門“非貴即富”的門第符號和身份的重要標志,可見當年主人的社會地位。

  在另一行的老宅前,一個長長的石制馬槽,馬槽邊還有兩只石制大水缸。缸底、周邊浮雕有些斑駁不清,只能隱約看到蓮花底座和云紋圖案。村民們對水缸古時的用途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喂馬的水槽,也有人說是古時的消防器具。在這古村里,家家戶戶都找得到一些這樣的老物件,誰也說不清它有多少歷史年頭。

  不用進村,村口的這些器物,足以讓人遙想當年林氏祖先紅翎相映、衣錦還鄉(xiāng)的盛況。

  兄弟同心鄰里不欺

  傳說林氏始祖打算在此地落戶后,找到了一位會算風水的老先生。老先生告訴他若希望家族興旺,村中的房子要按照前后對齊、高低有序、房屋相連的行列而建,寓意為“兄弟同心,鄰里不欺。”所謂“同心”,就是每進房屋的正廳前后大門都要對齊,寬度統(tǒng)一;行與行之間,同輩的房屋要高低相等,以示鄰里相互平等。

  湖豐村委會主任顏仁勇說,十八行村院落高低有序、筆直劃一,以扇形結構十八行排開,每扇房屋正門相通、連成一體。因為總共有十八行,故得名十八行村。

  因為十八行村的房子外型相似,巷子又多,村里一直流傳著一個笑話。十八行有一位剛嫁入的新娘,出去串門后準備回家,哪知道在各條巷子里認不得歸家路。這時剛好碰到一位路過的年輕男子,新嫁娘低頭問路,不敢正眼瞧這位男子。哪知這位男子一把牽過她的手,“來來來,我?guī)闳ノ壹摇?rdquo;原來,這位年輕男子便是她的夫君。

  行走在村落間,踏在布滿青苔的石板小徑,每走一步歲月似乎在古墻上飛馳而過,恍惚間似乎下一刻就會從側門中走出端著木盆前去洗衣的清裝婦人,閉目聆聽,仿佛還能聽到數(shù)百年前兒童嬉戲時的笑鬧聲。

  數(shù)百年古宅“九牧堂”

  在十八行村,林方匯家的老宅是最有名的“古董”。據(jù)專家考證,這間名為“九牧堂”的古宅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目前是文昌市重點保護文物。房梁、主體結構至今仍然保持著數(shù)百年前的原貌,就連門板、梁架木構件、公閣等處都有精美雕刻。房梁屋脊雕龍畫鳳,小院花木叢生,別有一番滋味。

  歷史上,名門望族都會有其家族的堂號。而“九牧堂”的堂號來自唐朝。林方匯說,唐朝時,福建林氏始祖林祿有個兒子叫林批。林批總共有9個兒子,都官居刺史(又稱州牧),門庭顯赫,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為其堂號。林氏后人為了紀念自己的祖先,在建好房屋后都會掛上“九牧堂”或“九牧世家”的牌匾。

  “九牧堂”青磚疊建而成的古老墻壁厚一尺有余,潮濕的天氣使墻面長出了厚厚的青苔但墻壁至今依舊堅固。翻新的屋子也保留了舊時的黑檀木制的門窗,數(shù)百年的時光似乎沒有在木門上留下痕跡,依舊簇新散發(fā)著木頭的香氣。走進屋內,古舊老式的精致木雕門窗、明清時代流傳至今的桌椅,讓人仿佛回到古老的歲月。

  走出村落,遠遠依然看到掛滿金黃色果實的楊桃樹,微風輕吹,一陣清甜便從鼻腔鉆進肚子,令人掛腸難忘。

責任編輯:南瓜妹
延伸閱讀:古宅 古建筑 古文明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