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 > 專業(yè)資料 > 工藝工法 > 水利水電 > 正文
2014-05-19 16:50 來源于網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1土方開采
在河道治理工程建設中,堤體填筑工程是其中的一項重大任務。首先要開采土方,工程監(jiān)理人按照招標書上的要求,確定填筑土料的料場,不同填筑部位的填土料均要符合各項物理力學指標的要求。對土料場地中土的儲量以及質量都要進行反復核實,可以采用現(xiàn)場取樣法對土料的含水量、壓縮系數(shù)、天然容量等物理特性進行檢驗。依據料場的地形以及土料的性質,采取平面開挖或者立體開挖的方式。這樣,可以為開挖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還應考慮,選擇運輸條件較好的場地,在開采土方之前,還要對土地表層的雜物進行徹底清理,監(jiān)理人要做好管理和指揮工作。用PC一450型挖掘機開采土料,開采厚度確定在4.5m,然后用裝載機將土料裝運到堤體填筑的施工現(xiàn)場。
2土方填筑
在進行填筑施工前,需在堤體上鋪設一層厚度為50cm的細石料層,每一層土石的填筑都要嚴格按照確定的參數(shù)來實施,在進行下一層的填筑前一定要將上一土層表面的殘留物進行清理并壓實土層,以保證層與層之間的緊密結合。
堤體或堤殼的填筑采取大面積鋪筑方式,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接縫的產生。在與穿堤建筑物相連接的部位,要填上高塑黏土,把建筑物的接觸面清理干凈,保證良好的結合性能。然后對建筑物旁邊的填土進行人工夯實,必要的情況下可以用小型的打夯機。在這一填筑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維護建筑物的完整性,盡量不對其產生破壞,這也是生態(tài)河道治理中的重要要求。
在填筑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質量控制。對土料的含水量以及斜坡結合等情況必須進行實時檢測,保證每一環(huán)節(jié)都嚴格按照標準要求施工,監(jiān)理師要加強監(jiān)管和控制力度。對上層雜物的清里以及壓實土層的工作一定要做好,整坡壓實和削坡處理都應滿足設計要求。采用振動碾壓實機械進行壓實作業(yè),與防洪墻的軸線保持平行作業(yè),邊角部位采用連環(huán)套打夯法。
3河道地形監(jiān)測
采用HBCORS和GPS架設基準站檢測高程控制的精度,來進行河道地形的監(jiān)測。使用CORS對河道帶狀地形進行測量,可以提高河道地形測量的精確度,擴大了測量范圍,顯著提升了工作效率。CORS系統(tǒng)操作起來十分便捷,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節(jié)約了。時問成本和資金成本。采用HBCORS技術進行處理由于信號傳輸而導致的誤差時,且對修止模型也十分簡單。
4河道疏浚技術
工程疏浚技術在評估排澇防洪能力、土地利用方面河道的槽蓄容量和水面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挖深海灣或河流的淺段從而使航道排洪或通航能力提高,這就是疏浚工程的重要目的。目前有很多河道疏浚方法,包括爆破疏浚、依靠水利疏浚、干河疏浚、水下疏浚等手段。疏浚技術。技術包括生態(tài)疏浚技術、環(huán)保疏浚技術和工程疏浚技術等,其中工程疏浚技術住技術的采用率和成熟度方面具首位,近幾年逐步進入采用階段的是環(huán)保疏浚技術,局部實施的新技術是生態(tài)疏浚技術。要確定河道淤積量,衡量河道的水土流失和過水能力的狀況。小于設計斷面70%的河道深度被定為淤積河道,河道的淤積量必須在疏浚前進行計算。由干人為因素或河道自然沉積的影響,使河道槽蓄減小或出現(xiàn)河床淤積。
另外,可以對疏竣的淤泥進行綜合利用,利用淤泥直接制磚可以實現(xiàn)變廢為宅,堆放侵占土地的現(xiàn)象會減少,而且磚瓦廠對農田的破壞和土源緊張的問題得以緩解,河泥在河道疏浚中被稀釋和過濾,接著直接用泥漿泵往田里輸送,實現(xiàn)肥沃田土,這樣疏浚的成本就降低r,大量棄土也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土壤的質地又能得到有效改善。
5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監(jiān)測的內容主要包括有水土流失災害隱患、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情況、水土流失以及造成的危害、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主體工程建設進度以及水土保持管理、水土保持工程設計等方面的情況。目前,水土保持監(jiān)測的重點主要是施工道路、整治工程以及高岸取土場。采用實地調查監(jiān)測、現(xiàn)場巡查監(jiān)測和定位監(jiān)測這三種方法進行水土保持監(jiān)測。
6管道鋪設
在鋪設管道時,要依據河道整治整體設計圖和先關的水文資料。鋪設河道排污管道,應嚴格遵守《室外排水設計規(guī)范》來施工,污水管道一般選擇聚乙烯排水管,加設PE排水管道基礎設施。在埋設河底管線時,五級以上航道,在規(guī)劃河底標高2m以下處埋設河底管線,六級以下航道,河底管線埋設位置在河底標高1m以下位置。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