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工程造價計價與控制:審計的質量控制
一、審計準備過程的質量控制
審計準備階段是整個內部審計工作的基礎,在審計業(yè)務的前期做好各項質量控制,不僅能從開始確保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而且可以大大節(jié)約具體審計過程的時間和成本,提高審計效率。加強審計實施前的質量控制,主要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配備與審計項目相適宜的審計組成員。內部審計部門應該根據審計項目的性質和復雜程度、被審計單位規(guī)模的大小、審計人員的客觀性等因素指派具有必備知識和技能的內部審計人員。首先,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只能從事其勝任的內部審計工作。作為內部審汁項目組人員的組成,需要基本的勝任能力,審計組成員的知識結構應與承擔的審計項目內容相適應,審計組長是控制該項目保質保量完成的關鍵,審計組長除應具備專業(yè)經驗及核心業(yè)務能力外,還能駕馭審計項目實施,作好團結和內外協調工作,形成審計組的合力。其次,委派審計人員應符合獨立性和客觀性的要求。內部審計人員的客觀性,是保證審計質量的重要因素,審計部門負責人不應委派那些可能有利害沖突或偏見的審計人員參與該項目的審計,以保證審計人員客觀公正、不偏不倚。
2 把好審前調查關,確定審計的重點領域。審前調查是保證審計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一些重點審計項目,更要花足夠長的時間搞審前調查,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實踐證明,凡是審計效果比較突出、審計質量比較高的審計項目,都進行了充分的審前調查。初次審計時,審計組應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狀況,初步了解主要經營管理了作的業(yè)務流程,索取會計報表、電子數
據、銀行財戶情況表,相關法規(guī)政策、內控制度以及執(zhí)行情況等資料。再次審計時,審計人員在查閱前期審計檔案,了解以前存在的問題、風險領域等相關信息的同時,應重點關注目前關鍵崗位管理人員、管理方式和信息系統(tǒng)的主要變化。調查結束后,審汁組應執(zhí)行分析性程序,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明確潛在的關鍵控制點、控制缺陷或控制過度的情況,對被審計事項的重要性和市計風險作出合理評估,初步確定審計的重點領域。
3 制定切實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審計方案是審計實施的基礎,是保證審計工作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檢查、控制審計質量和進度的基本依據。審計方案關系到審計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關系到責任和風險,做好這項工作,可以使審汁事半功倍。因此,要求每個審計項口都要在明確審計目標、防范審計風險上下功夫,本著重要性、謹慎性的原則、制訂科學的、操作性強的審汁實施方案。要區(qū)別不同類型項目,分類編制審計方案。由于內部審計項目類型主要有財務收支市計、內部控制審計、經營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等,各種類型審汁既有共同之處,也有各自的特點和要求。因此,我們在編制審計方案前一定要注意分清項口類型,根據各類型項目的性質和特點,確定審計范圍和重點,有的放矢地編制審汁方案。審計方案要重點突出,內容要周全、詳細,組織分工要明確、合理。
二、審計實施過程的質量控制
審計實施過程的質量控制是整個審計過程質量保證的核心。加強對審計實施過程的質量控制措施,對保證審計質量,降低市計總體風險,具有重大作用,主要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落實項目審計責任制。在具體審計項目的實施階段,要按審計項目管理制度的規(guī)定,嚴格內部審計工作程序,明確項目組長和各級審計人員的工作職責,明確項目組長對審計項目的工作質量負主要責任。
2 發(fā)現內部控制的重大薄弱環(huán)節(jié),應擴大測試范圍。在實施現場審計時,審計人員根據審計具體方案中確定的審計步驟,運用審計技術方法對業(yè)務程序進行測試,在測試過程中,收集有用性、相關、重要的審計證據。內部審汁人員在審計內部控制制度時,如發(fā)現被審計單位人員職責分工不嚴,存在嚴重混崗等嚴重缺陷時,內部審計人員應充分意識到該證據的重要性,保持應有的職業(yè)警慎,對這一重大隱患執(zhí)行擴大測試,實施進一步的取證,以確定工作人員是否利用機構內控不嚴的漏洞,實施了違法違規(guī)行為。
3 規(guī)范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在審計工作底稿上要反映出審計人員的工作軌跡和專業(yè)判斷的過程,有利于把好審計證據的質量關,審計人員既要做好審計過程記錄,反映出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檢查的范圍和方法,包括查看了哪些賬目、資料和文件,做了哪些取證工作,找哪些人了解過情況等等;又要記錄審計的主要成果和查出的重點問題。審計工作底稿應由審計人員編制,審計組長復核,對反映被審計單位情況和經營管理問題的取證單,應交被審計單位相關人員簽字確認。
4 嚴格執(zhí)行復核程序。內部審計應建立審計組長和審計部門負責人兩級復核制度。各級都應具體明確復核內容和承擔責任,層層把關,級級負責,確保每一個審計工作符合內
部審計準則的要求。審計組長的復核是審計報告形成前的質量控制,它承上啟下,把握審計質量關,是屬于第一層次的復核;第二層次的復核是審計組提交審訃部門負責人的審定,是最重要的控制環(huán)節(jié),是在重要審計工作底稿進行重點抽查復核的基礎上,全面復核結論性的廠作底稿。有條件的企業(yè),如設立總審計師、聘請審計顧問的企業(yè),應實施三級復核制,對各自責任明確分工。
5 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現場指導和檢查。項目組長要及時了解審計人員審計工作情況,會同審計部門負責人研究解決審計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各層次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給予實時的充分的指導、監(jiān)督和復核,這是做好審計過程質量控制的關鍵因素。內部審計部門應當將審計中執(zhí)行的監(jiān)督證據做成記錄,記入審計工作底稿?,F場檢查的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審計工作是否按照審計方案和計劃進行;審計過程及結果是否適當記錄;實施的審計程序是否恰當;重點審計領域和重要審計事項是否已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審計工作底稿能否充分地支持審計發(fā)現、審汁結論和審計建議;預定的審計目標是否已實現。
6 建立審計報告的簽發(fā)制度。審計報告由項目組長起草,審計部門負責人審核。審計報告簽發(fā)前,必須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加強雙方的溝通。審計組應客觀地分析被審計單位主要負責人的意見,換位思維,避免審計人員因主觀因素和審計取證過程不夠深入、調查了解不夠全面造成的偏差。征求意見后,項目組長應對審計報告再行修改,經復核把關后,向被審計單位、企業(yè)最高管理當局和規(guī)定的其它有關人員報送正式審計報告,保證審計報告編制報送的規(guī)范、合法。
三、審計終結后的質量控制
做好審計終結后的工作,總結審計經驗,檢驗當前使用的審計程序與方法,以及提升以后業(yè)務的審計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加強審計終結后的質量控制,主要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及時總結審計工作。每一個審計項目結束,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要及時組織項目組長對本次審計工作進行總結,簡要闡述本次審計工作中發(fā)現的重大疑難問題和采取的相應措施,指明今年類似審計工作中應注意的事項。審計總結是內部審計部門的寶貴財富,對今后的審計工作有極強的借鑒和指導意義,有利于提高審計工作質量,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率。內部審計部門應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總結,對全年的業(yè)務進行一次全面的總結。
2 建立審計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從審計員到審計組長,再到審計部門負責人和總審計師、審計顧問,都應明確應該承擔的質量控制責任,質量控制的結果應與業(yè)績考核掛鉤,沒有履行好責任就應該追究和處理,如告誡、批評、通報、取消評審資格等,通過獎優(yōu)罰劣來提高質量意識和責任心。
3 加強審計檔案管理。審計檔案是項目審計的主要載體,是審計業(yè)務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人員可以充分利用審計檔案為今后的審計業(yè)務服務。審計工作結束后,項目組應及時將項目的審計資料整理歸檔,加強對審汁檔案的質量控制,也是把好審計項目質量關的一個很重要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