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造價工程師管理復習指導:工程項目風險管理
1.建設單位的風險:人為風險、經(jīng)濟風險和自然風險。
2.承包單位的風險:
1)決策錯誤風險:信息取舍失誤或信息失真風險、中介與代理風險、保標與買標風險、報價失誤風險。
2)締約與履約風險:在締約時,合同條款中存在不平等條約、合同中得定義不準確、合同條款有遺漏;在履行時,協(xié)調工作不力,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索賠技巧,不善于運用價格調值方法;
3)責任風險:執(zhí)業(yè)責任風險,法律責任風險和替代責任風險。
3.風險識別的主要內(nèi)容:識別引起風險的主要因素,識別風險的性質,識別風險可能引起的后果。
4.識別方法:專家調查法(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和訪談法),財務報表法,初始風險清單法,流程圖法,風險調查法。
5.風險識別的最主要的成果是風險清單。
6.風險的分析與評價的方法:調查打分法,蒙特卡洛模擬法,計劃評審技術法和敏感性分析法。
7.風險應對策略:風險回避,風險轉移,風險自留。
(1)風險轉移
是通過某種方式將某些風險的后果連同風險應對的權利和責任轉移給他人,轉移的本身并不能消除風險。
非保險轉移(合同轉移):1)建設單位將合同責任與風險轉移給對方當事人;2)承包商進行項目分包;3)第三方擔保。優(yōu)點:1)可以轉移某些不可保的潛在損失;2)被轉移者可以較好地進行損失控制。
(2)保險轉移(工程保險)
8.風險自留:分為非計劃性風險自留和計劃性風險自留。
9.風險控制分為預防損失和減少損失。損失控制計劃系統(tǒng)由預防計劃、災難計劃和應急計劃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