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fā)現不少的采購人把實施政府采購要考慮的因素僅僅局限于價格指標,總是希望自己能以最低價達到采購目的。而不少未中標的供應商,也“別有用心”地將沒有以最低價或低價中標的采購結果炒作為是顯失公平,甚至于有些未中標的投標人動不動就提出投訴或提起訴訟等。這種不分實際情況而一味追求以“低價”中標的行為明顯是一種奢望,或是一種偏見。在此,筆者務請各位要放棄這種不切實際的理想化采購結果,要從這種奢望中“蘇醒”過來。
政府采購并非僅僅是為了追求低價采購
從政府采購的法定宗旨來看,實施政府采購并不只是為了節(jié)約資金而追求低價中標。在《政府采購法》的第一條就明確規(guī)定,實施政府采購,就是“為了規(guī)范政府采購行為,提高政府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率,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政府采購當事人的合法利益,促進廉政建設”。大家從中不難看出,實施政府采購的目的,并不是單純追求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還要兼顧到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等等方面。特別是在遇到一些投標價低,對采購人采購資金的節(jié)約效果很明顯,但投標方案卻有違于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情形,這時,采購人也只能“放棄”低價采購方案,而選擇“高價”成交的采購結果,這是符合政府采購宗旨的綜合性“選擇”,更是法律的根本要求。
采購評審指標和因素有很多,能否“中標”并非就以“投標價”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眾所周知,采購項目的最終使用人還是采購人,而不是采購代理機構,采購結果必須要符合特定采購人的需要,要視采購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因此,對任何一個采購項目來說,能否使采購人“中意”就有許多評判因素,即采購評審指標,諸如,采購價格、項目性能、技術參數、售后服務等等,而采購價格僅僅是衡量投標人是否中標的眾多因素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而不是唯一因素。因此,用那種以最低價或低價就能中標的思想來看待政府采購行為,就比較片面和狹隘,就不符合正常的采購規(guī)則,更不符合政府采購的法律宗旨的要求。
保障和促進中小企業(yè)發(fā)展也是政府采購的功能之一,因而片面追求低價中標,就會變相抹殺或排斥中小企業(yè)的發(fā)展權利。任何一個企業(yè)總是要盈利賺錢的,否則,企業(yè)就不能擴大再生產,就不能持續(xù)發(fā)展,因此,盈利和賺錢是每個企業(yè)生產經營的宗旨目標,他們參與政府采購活動時也不例外,如果一味地降低投標報價,就會喪失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意義。為此,如果采購人只以價格為唯一評價指標,只能“逼迫”中小企業(yè)退出政府采購的市場。這就直接違反了《采購法》第九條“政府采購應當有助于實現國家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政策目標,包括……促進中小企業(yè)發(fā)展”的政策規(guī)定,因此,政府采購的實施,并不是就要一味地追求最低價采購的宗旨目標。
奢望“低價”中標或成交的各種不切實際現象
認識上的“誤區(qū)”,總認為實施政府采購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求“低價”采購。在實際工作中,不少的采購人把實施政府采購理解成是通過集中采購機構為他們“壓價”,從而達到“低價”采購的效果。而不少的供應商和潛在的投標人也有同樣類似的觀點,也以為實施政府采購就是要達到“低價”采購的目的,以至于他們在具體的投標活動中,往往就是以低價進行投標,以“低價”取勝,而很少考慮采購人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特殊需求。
行動上的偏見,在具體的政府采購活動中,直接追求以最低價中標的采購結果。在不少的地方,一些采購人或其采購代理機構為了充分提高他們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率,追求最大化的資金節(jié)約效果,就變相實施非“最低價”成交不可的采購策略。在實際采購活動中,具體的采購操作,特別是采購評審活動都是圍繞這一策略思想開展相關工作的,實施政府采購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出”作出最低報價的供應商,這明顯是一種不合理的思維。
問題處理上的過激行為,達不到“低價”成交的結果就投訴或提起訴訟。不少的投標人,總是把采購人或其采購代理機構要考慮的采購評審因素簡單地集中在單一的價格指標上,因而在自己投出“低價”標的后,如果采購結果出現并非“低價”中標的情形時,他們就非常“不服氣”,有的提出各種質疑,甚至于有的就提起訴訟等,想借此“推翻”采購結果,以擾亂采購工作秩序。這些行為和舉止,至少都應歸結于對政府采購宗旨的片面理解。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